南京晓然心理咨询专注南京地区心理辅导,是您身边专业、贴心的心灵伙伴!

首页 / 晓然原创

孩子的怒气与攻击性

发布时间:2013-5-24 浏览次数:4534

前几天,儿子所在的小托班中一个妈妈在群里问:“你们孩子最近调皮吗?”“调皮不是很正常的事情么?”妈妈们积极反馈。“可是,他有时候总是莫名其妙的捣乱,要么在超市里推车子撞别人,要么用脚踩别人。”“是不是孩子想得到某种关注。”一个妈妈说。“全家人都关注他,还缺什么关注。”“是不是有某种怒气没有表达出来。”我也试着出谋划策。“三岁小孩子哪来什么怒气。”妈妈有点不屑。

 

怒气与攻击是人与生俱来的一种情绪表达,不管是三岁毛孩还是七旬老人。但在我们的文化中,怒气与攻击在教育中常常是被无声禁止的。我们教育孩子看到别人哭要递上纸巾,却不允许孩子因为别的孩子受到应有的批评而暗自庆幸;我们教育孩子不许打人,却在狠狠拍了孩子屁股后不允许他还手甚至抱怨一声“坏爸爸,坏妈妈”。然而怒气与攻击是无法消逝的,它像物理守恒定律一样,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当怒气没有及时表达出来时,它像一个小兽在孩子的身体里左突右冲。于是,孩子趁你不注意的时候用石头砸一只小狗,或者在公共场所令你难堪的大声尖叫。还有一些孩子似乎过早的学会了“驯化”心中的那个小兽,他们安静而隐忍,表现的极富同情心并且受成年人的夸赞,似乎一切美好,但他们莫名其名的总是生病,他们借此将怒气与攻击性朝向了自己,生病,就是一种潜意识的自伤。

 

儿童心理学温尼科特指出,“胆大和胆小的孩子之间有个强烈的对比:一个会公开表达攻击性和敌意,并借此获得纾解。另一个则会在自己以外的地方找到这个攻击性,并对它感到害怕,或预期它会从外界朝自己袭来,而为此忧虑。第一个小孩很幸运,因为他有机会可以发现,表达敌意是有极限的,敌意是会用光的;相反的,第二个小孩从来不会达到满意的终点,只能一直期待麻烦降临。在某些案例中,麻烦还真的就一直在那儿。”

 

关于这个“敌意会用光”,绘本《菲菲生气了》把孩子的这种情绪很好的描绘了出来。画面中菲菲的怒气火红,浸染了整个画面,但是当她的怒气愈演愈烈后,又跟随大自然渐渐的消散了。

 

喜怒哀乐这个词被我们自然的挂在嘴上,却不能全部自然的表达。愤怒就像我们星空中的火星有些爆烈却充满着力量;就像我们小王国中的武将,为了保卫心灵的疆土而出兵打仗。我们可以在和平的时候,好好养着他,不让他无事生非,但是倘若将他监禁或者杀掉,结果就是将自己的心灵边界拱手让与他人践踏。

然而,武将的暴脾气也常常让我们伤脑筋,他的冲动常常给我们的现实带来麻烦,所以我们要学会怎样去善待这位“大爷”,让他好好的为我们服务。

 

对于孩子而言,也许最想表达愤怒的就是他的父母,这个听起来似乎有点骇人听闻。然而,如果你能够理解爱和恨是一个硬币的两面,有多爱就有多恨的话,这似乎就不是那么难以消化了,因为,不管是爱还是恨,都是和父母之间最为强烈的情感。当宝宝还在母亲的子宫内时,他就迫不及待的想用“攻击”来跟妈妈交流,他使劲的蹬啊踹啊翻滚啊,好让妈妈结结实实的感受到他的存在,这可以说是宝宝最早主动寻求关注的景象了。当他从妈妈肚子里来到这个明亮的世界上后,早在学会说话前,他又自然地通过吮吸或者撕咬妈妈的乳头来跟妈妈诉说我烦了,饿了。这个时候,大多数妈妈虽然感到疼痛,却会假装生气而微笑的说:“你这个小坏蛋,小宝贝,吃吧吃吧。”由此婴儿得到甜美的乳汁和妈妈的爱怜。这时的妈妈平静的看待着孩子的小小攻击,认可他是一个小动物般的东西,有着天然的小邪恶。当孩子越长越大,到了进入幼儿园的年龄,也基本是到了心理学上所说的俄狄浦斯期,孩子的情感能力向前迈了一大步。他能够体会到的爱恨情仇变得更加丰富和交错。从古典精神分析的角度看,这个时候,幼儿把异性家长当作满足性本能的爱人,把同性家长当作争夺爱人的竞争对手。男孩把利比多投注于母亲,把攻击性投注于父亲,即把母亲作为爱的对象,把父亲作为争夺爱人的竞争对手,此为恋母情结或弑父娶母情结。这种感觉并不一定存在于幼儿的意识中,而是一种无意识的潜流。表现于外可能是更愿意和母亲接近,以及一种莫名的兴奋与破坏欲望。这种力量可以有几种演化:他们可能表现的比以往更有竞争心理,想比别的孩子表现的更优秀,或者更有力量抢到玩具;他们也可能表现的会无事生非,开始进入一个“三四岁,狗都嫌”的年龄段。

这个时候,如果家长能够理解孩子的种种“不乖”表现不过是心理发展的一个正常阶段,是自身情感的一些随性体现,相信这不过是孩子在宣扬自信,而不会发展成有敌意的破坏行为,就能自然的帮助孩子更好的度过这个阶段,并让孩子发展出自信与温情并存的人格

那当孩子无故撒野的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办,这总是一个棘手的问题。然而,我没有确切的答案告诉你在这种情境下具体应该怎么做,每个家长都有自己的智慧像大禹那样去疏导这湍洪流。我记得当三岁的儿子有一次和别的孩子争夺三轮车的时候,我只是默默的站在旁边让他们自己去解决这个小小的争端。期间,两个人僵持了足足有五分钟,最后,大人劝说另一个孩子给儿子玩,那个小孩撒了手,但儿子却气呼呼的把车子甩开,不玩了。而是一边狠狠地抠一颗无辜大树的树皮,一边使劲踢着脚下的石子。我觉得他一方面生气那个孩子不给他玩,可他更生气他不是自己让那个孩子老老实实撒手的。我等着他把树皮层层剥落,然后说,你是不是生气了,他说是。从此,他会给别人讲他抠树皮的故事:“那天我抠大树皮了,我生气了。”他了解到了自己这么一种状态。

要想河流不泛滥,还是要修河道建水坝。对于孩子的情绪表达,没有什么比游戏更好了。三岁的孩子学会了想象游戏,他们不了解象征的意义,却能在象征的层面抒发自己。他们前一分钟把娃娃狠狠摔在地上,后一分钟又疼爱的抱他们在怀里,问疼不疼,哭了没有;他们没完没了的没有目的的追来赶去,好像大灰狼真的会吃掉自己,或者自己会吃掉小白兔。我记得有一次和儿子玩游戏,我扮演儿子,儿子扮演我。他把我送到幼儿园,远远的看我在幼儿园学习、吃饭、睡觉、做游戏,直到放学的时间,可他就是不来接我。直到我朝他喊:“我都等着急了。”他才欢快的来接我,还得意的问一句,你等着急了是么?我这时明白了,他小小的报复了我晚去幼儿园接他的事实,同时表达了他想要早接的愿望。我想他绝对不是精心策划这出戏的,但游戏很自然的帮到了他。

孩子制造了冲突,是因为他们想了解冲突过后会发生什么,是否自己在冲突后还能安然无恙的存活。当他们从来没有得到这种机会的时候,他的身边就会弥漫着无形的恐惧,感到处处受制;当他们经验到冲突带来的相互理解和平衡时,怒气与攻击就被他们所用了。

作者  -------晓然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南京晓然心理咨询中心

微信扫一扫,开启免费咨询

预约电话:025-84584678
地 址:南京市龙蟠中路329号(陶然苑)203室 (南京电视台对面)
分部地址:南京江东中路奥体名座E座805、806

扫一扫
关注微信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南京地区心理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