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晓然心理咨询专注南京地区心理辅导,是您身边专业、贴心的心灵伙伴!

首页 / 案例分析

被自己的生存策略困死——卢武铉自杀心理分析

发布时间:2010-12-30 浏览次数:4388

   

       我经常讲,我最尊敬的人是美国(前)总统林肯。林肯用“卑微的人”“谦逊的权力”造就了强大的国家,书写了“正义终将胜利”的历史。一个人如果诚实地、正直地走自己的路,走正确的路,就能获得成功。我从林肯总统那里获得了这样的信心勇气

  ——韩国前总统卢武铉

  21日上午,66岁的广州老伯赖健生爬上海珠桥,将在桥上威胁要自杀的32岁男子陈富超推下桥,致其重伤。
  23日凌晨,63岁的韩国前总统卢武铉在其家乡跳崖自杀身亡。
  我是同一天上午看到这两起新闻的。看起来,这是两件没有任何联系的独立事件,引起我的情感反应也是非常不同的。看到推人落桥的新闻,我内心中燃起一股愤怒,而看卢武铉自杀的新闻,我几次难过得掉下泪来。
  但是,这两件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新闻事件,其中隐含的心理逻辑有没有可能是一回事呢?
  这个问题在我脑海中一冒出来,我的心中已给出了肯定的答案,是的,我认为,令赖健生推人落桥的心理,和令卢武铉跳崖自杀的心理,是一样的。
  并且,这种心理,也同样可以在几乎任何一个人身上看到,只是程度不一样而已。

 

    你的生存策略是什么?


  前不久,我在广州开过一个课程,课上会有很多练习,所以需要学员们自发组成3人一组的小组。
  组成小组,是为了做一些练习,不过,谁找谁组成小组,本身就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可以看到很多东西,非常值得探讨。
  学员A第一个发言,她说,她有点内疚。


  什么样的内疚呢?又是怎样产生的呢?


  她说,本来已经有两个人找她组成了一个小组,但她突然觉得,她特别想和另两个人在一起,所以,她主动离开这个小组,去和那两个学员组成了一个新的小组。
  这个过程,她是没有内疚的,相反,当这个愿望实现后,她有一种喜悦。但是,这时学员B对她说,你离开原来的伙伴,这样不好吧,会不会伤害他们。
  听到学员B这么说,A内疚起来。

  A说完她的故事后,我问她,这是不是你很多时候的一个模式,本来,你很投入地去做一件事,感觉很好,但突然有人,尤其是权威人物,对你说了一句否定的话,于是你的情绪一下子跌落下来。
  A说,是的,她总是上演类似的故事,现在她明白这是一个惯常的模式了。
  A说完后,我转过来问颇有大姐大风范的B,她当时是怎么想的,有什么感受。当她说了一番很有道理的道理后,我问她,是不是,在任何场合,你都要说正确的话?
  她想了想,是的,她的确是在任何场合都自觉不自觉地说正确的话,但很多时候就会忽略自己和对方的真实感受。
  再接下来,另一个小组的学员C发言,说,她之所以拉一个男学员组成一个小组,是因为觉得他非常有才华,在幼儿教育方面很有见地,她很想和他谈谈这方面的内容。
  C说完后,我问她,是不是,当想和人交往时,都必须借助一点什么外在的东西,而且最常借助的就是才华或知识。譬如,她必须发现一个人的才华和见地,才会知道怎么和这个人交往,而她也必须觉得,当她想和某个人交往时,她也得有能吸引对方的才华或知识,否则,她就不知道怎么和对方打交道。
  C说,是的,她必须借助一些东西才能和别人交往,而她几乎从来没有直接对一个人说,我对你很感兴趣,我想认识你。

 

    我们很容易被生存策略困住


  由此,可以看到,我们能通过组建一个小组这么简单的事情,看到一个人很关键的心理。
  要想培养自己这种洞察力,只须明白,我们几乎总是在轮回,我们在当下的行为模式,也是我们一贯的行为模式。并且,当下的行为模式,总是体现在当下的人际关系中,而这种人际关系模式,也势必是在童年就形成的。
  这种行为模式,我称之为生存的策略。


  随着对人的了解越来越深,知道的故事越来越多,我越发明白,人性既是非常复杂的,同时又是非常简单的,譬如绝大多数人只有一种生存策略,并且对这种生存策略非常执著。每个人内心深处都认为,这个生存策略是自己化解危急事件的最有效办法,所以,越是到了危险的时候,我们对这一策略就越执著。

  学员A的策略就是顺从权威,她对事物有很好的感受能力,她也知道自己的愿望和需求,但是,一旦她将一个人视为权威人物,她就会倾向于服从这个权威,有时会主动寻求权威的指导,而有时则会不知不觉地受其影响。
  学员B的策略就是“正确”,她有强大的思辨能力,她也特别爱讲道理。当别人讲的道理比她“正确”时,她会欣然接纳,但多数时候,别人讲道理都不如她,而这时她就会希望别人接受她的“正确”的道理。
  学员C的策略就是“才华”,她自觉不自觉地认为,有才华的人才是值得交往的,所以她会努力发展自己的才华,同时也会关注有才华的人。
  我们很容易看出,学员A的生存策略很有局限,因为在顺从权威的同时会失去自己。


  但是,“正确”和“才华”的策略呢?


  任何生存策略都有其一定的好处,即便顺从权威的策略也不例外,而“正确”和“才华”的策略看起来好处会更多,因为“正确”的策略会让一个人看起来很讲道理,而“才华”的策略则会让一个人发展自己的天赋,并可以结交更多有天赋的人。
  然而,任何策略,一旦过于执著,就会成为问题。

 

    生存策略会妨碍沟通


  一天下午,B和上初中的女儿逛街,整个下午,母女俩逛得很开心,到了傍晚,女儿说,她想买几件衣服。于是,她们去了一家服装店。
  对于女儿买衣服的事情,B的一向风格是,随女儿的意,她愿意买什么衣服就买什么衣服,她愿意买多少就买多少。看似是放任自流,但因女儿很懂事,所以女儿并不会乱买。
  但这一次出了状况。B发现,女儿挑了一件很男孩化的格子衬衫和一件抹胸装。
  对于这两件衣服,B不喜欢。本来,这时她只须和女儿沟通,说妈妈不喜欢这两件衣服,或干脆说,妈妈不想你买这两件衣服,就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
  但是,B一贯的策略是“正确”,而直接向女儿表达自己的感受,这是不够正确的。那怎样才算“正确”呢?B的办法是间接地诱导女儿,先是说,这次买的衣服太多了吧,女儿你能不能少买两件呢?
  女儿说,哦,妈妈你觉得多啊,那我退两件。她果真退了几件,但那件格子衬衫和抹胸装却留了下来。
  B感觉到,自己心中有一种情绪出来了,但表达情绪仍然是不够正确的,一贯正确的她怎么可以随便发脾气呢,所以她继续诱导女儿,你是怎么看这些衣服呢?有些衣服是不是不符合你的年龄和特点呢?
  这种沟通的效率很低,因为女儿根本不知道妈妈的真实意思,所以沟通来沟通去,女儿就是没有退那两件衣服。
  最后,B感觉到很累,这时正好丈夫打来了电话,问她们什么时候回家,B对着电话,借一些话头冲丈夫发了一通看起来很有道理的脾气,然后气鼓鼓地和女儿回家了。
  回到家后,她和女儿又借机吵了一次,但还是没直接表达对那两件衣服的意见。半夜时分,一直没睡着的她突然痛哭失声,吓得老公不知该如何安慰她,而女儿听到后,也走过来问妈妈:“说吧,我怎么做你才顺心?”
  她还是没有表达,所以接下来一段时间,她和女儿一直处于冷战状态。直到有一天,受到我一篇文章启发,她明白自己错了,于是主动找女儿道歉,袒露了当时的真正的想法,而女儿则回应说,她后来也好好想了想,觉得那件格子衬衫还是可以接受,所以她想留下这件衣服,但那件抹胸装,她发现其实自己根本没有机会穿,所以愿意退掉。一场冲突就这样化解了。
  如果说,表达真实感受也是一种生存策略的话,那这种策略可以说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最好的策略,尤其是在亲密关系中。
  然而,我很少看到有人有这种策略,我们总是借助某些东西去和别人建立关系,而这些借助的东西就会成为一堵墙,阻碍我们和别人建立高质量的关系。
  并且,我们对自己的生存策略越执著,我们就越难以和别人建立关系。
  因为,当我们执著于自己的策略,因为自己的策略绝对正确时,我们就会忽略甚至无视别人的策略存在的道理,于是我们就看不见别人的真实存在,也就无法建立真正的关系了。
  赖健生的故事可以非常好地说明这一点。

 

    “正确的游戏”困死了卢武铉


  21日,赖健生将陈富超推下海珠桥时,还站在桥上向下面的观众行了一个军礼,就好像是,他在为民除害似的。
  有意思的是,多年前,他在广州洛溪大桥同样和闹自杀的人打过交道,但那一次他是奋不顾身地将欲自杀者救过来,因此还闪了腰,最后被授予1万元的见义勇为奖。
  以前,他死命救了欲自杀者,现在,他将欲自杀者推下桥致其重伤,这两件事看似相反,但其中的道理是一样的。这个道理是,赖健生认为,自己做的都是好事。
  用我的话说,赖健生是在顺应民意。以前,民意对欲自杀者是同情,那么救他们就是对的。现在,因为海珠桥屡屡有人闹自杀,民意对这些欲自杀者的同情就转为了厌烦,顺应民意就不是救欲自杀者,而是攻击欲自杀者了。
  赖健生和B的生存策略是一样的,就是“正确”,但他对这一策略的执著远远胜于B。譬如,他的女婿将车停到楼下,事实上并未阻碍别人,但赖健生认为他停的不是地方,于是在女婿的车上贴了一张大字报。
  在这个小故事中,赖健生的逻辑是“你要停到正确的地方”,这个逻辑听上去很有道理,但事实上,赖健生只看到了自己的策略,而没有看到女婿做法的道理。
  现实世界是非常复杂而多变的,在现实世界中,我们若既想尊重自己的真实存在,也要尊重别人的真实存在,那要麻烦很多。很多人惧怕这种麻烦,于是发展出了一些简单的办法,用一些非常简单的道理来应对所有的事情,追求“正确”是最常见的道理。
  但是,当我们这样做时,就是生活在自己想象的世界里,而不是生活在真实的世界里,那我们就难以和真实的世界和谐相处。
  这既是赖健生的问题所在,也是卢武铉的问题所在。
  卢武铉2003年~2008年任韩国总统,而我在2001年~2005年期间一直在做国际新闻编辑,所以对卢武铉有一定了解。那时,我一直以来的感觉就是,韩国人选错了总统。
  现在知道,韩国后来发明了一个词汇“很卢武铉”,意思是,对一个人不要太有期待。
  这个意思可以体现在卢武铉的内政外交的每一方面。

 

    “还好,我们很清廉”


  外交上,他不顾一切地发展和朝鲜的关系。这时他使用了一个简单逻辑——“民族和解是正确的”,所以,他就去做最正确的事情。但是,目前的形势显示,他并没有收到成效。
  内政上,卢武铉一个极端的做法是清算“韩奸”。他打算找出日本占领韩国期间所有与日本有勾结的“韩奸”,并剥夺他们与日本勾结所获得的财富和利益。这个做法,其道德正确性更是无可置疑。然而,鉴于日本占领韩国时间之长,韩国有影响力的人物中不知道有多少人或其前辈有“韩奸”嫌疑,而这些人自然会成为这一政策的阻力。
  总之,在卢武铉内政外交的每一方面,都可以看到“我要做正确的事情,所以我是正确的”这种简单的策略。结果是,在内政外交的几乎每一方面,卢武铉都以惨败收尾,他一度成为韩国现代历史上唯一一个无党派总统,也成为唯一一个受弹劾的总统。
  在这种情形下,卢武铉用来自我安慰的武器就是“清廉”。每当他的政策执行不力的时候,他经常会用“还好,我们很清廉”这句话来自我安慰,或安慰他的属下。
  我相信,卢武铉的确是认真追求清廉的,而他自己也基本上是清廉的,他也想将韩国政坛引向清廉。但是,他最终悲哀地发现,不仅他的属下不清廉,他的儿女和厮守一生的太太一样不清廉。
  这意味着他的“正确”策略彻底被颠覆,卢武铉不想看到这一点,于是选择了自杀。
  最具有智慧的哲人们说,人是“本自俱足”的。意思是,一个人的内在中藏着无限的价值,我们不需要向外去证明自己的价值。
  然而,很少有人能真正明白这一点,我们都是在向外寻求自我价值的证明。
  并且,我们最初证明自己价值的策略,就是在自己小时候形成的。如果父母喜欢我们有才华,于是我们就会在小时候形成“才华”的策略,我们会认为,我们之所以有价值是因为有才华,相反,如果没才华那就意味着没有价值,而没有价值就意味着活着没有了意义。
  或者,最简单的说法是,我们之所以形成某种策略,是因为我们认为,当我们做到这一点时,别人就会亲近我们爱我们,而当我们不这样做时,别人就会远离我们讨厌我们。
  赖健生的家人说,获得1万元的奖金,这对赖健生是很大的鼓励,而他将欲自杀者推下桥摔成重伤后向观众行军礼,也是在传递这个信号“我是值得你们钦佩的”,或者更简单的道理是,“我希望你们认可我亲近我”。


  4月22日,卢武铉博客上发表最后一篇文章,称“作为前任总统,我的名誉和道德信赖已彻底完了,现在我卢武铉已经不是大家所追求的价值的象征了。”
  他将自己视为“大家所追求的价值的象征”,这是蛮悲哀的一点,因为这样一来,就意味着,“大家”将决定他的价值感。如果“大家”照样接受他,那么他就觉得活着有意义,如果“大家”抛弃他,他就觉得活着没意思。
  韩国是经合组织中自杀率最高的国家,而韩国明星自杀也成了一种现象。现在,卢武铉作为一名前国家元首而选择自杀,这也显示了韩国社会一些通病。在我看来,就是韩国社会太喜欢评价别人,而同时,这些韩国明星和卢武铉又太在乎别人的评价,这最终导致了这些悲剧。
  在我的课上,我问C,你能否放下才华这堵墙,譬如你能否理直气壮地走过来对我们课上任何一个人说:“我想认识你。


  仅仅这种愿望就足够了,因我们需要的,是心与心的相遇,而不是正确与正确的相遇。

转载心理月刊 作者:武志红

     


微信扫一扫,开启免费咨询

预约电话:025-84584678
地 址:南京市龙蟠中路329号(陶然苑)203室 (南京电视台对面)
分部地址:南京江东中路奥体名座E座805、806

扫一扫
关注微信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南京地区心理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