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4-2-7 浏览次数:3530
前不久有一位王女士来到晓然心理咨询中心,她说她儿子15岁了,是个阳光帅气的男孩,爱踢足球,成绩也很好,和家人的关系也很好。但是有一次,家长无意中发现孩子的秘密:儿子的电脑收藏夹里藏有很多内容很“黄”的视频节目。联想到孩子经常爱把自己锁在房间里,半天敲不开门,王女士和丈夫明白孩子是躲在房间里看不健康的东西。这事让他们又气愤又羞愧,担心孩子因此变坏。
18岁的儿子偷看“黄碟”,这事到底应该怎样看?简单地说,就是青春期孩子的“性好奇”没有通过正当渠道得到满足。像前面我们谈到过的,进入中学阶段的孩子都普遍进入了青春期,伴随着身体发育和性的成熟,少男少女对于“性”产生好奇是很自然的事。晓然心理咨询中心的心理专家认为,科学正确的方法是要让健康的性教育比孩子的成长速度快半步。也就是说,在孩子将要跨进青春期门槛之前,家长要提前给孩子普及与“性”相关的知识。
其实,性好奇早在孩子的童年就出现了,进入青春期之后,无论是男孩还是女孩都会逐渐体会到来自身体内部的本能冲动。而且,随着物质条件的丰富和优生优育政策的实施,现在的青少年,性成熟期较之上一代人大为提前。对于处在这个特殊年龄段的孩子在其成长过程中自然发生的“性趣”,家长要持理解和宽容的态度。包括看“黄书”、“黄碟”,甚至手淫、自慰等。在早些年,伴随着性好奇、性冲动产生的手淫等“自慰”现象就被社会普遍认为是一种堕落现象,是一种罪恶,甚至还把这种行为列入精神病范畴,叫做“手淫精神病”。但是,后来的研究表明,手淫不过是个人代替性交行为获得性兴奋、达到性高潮的一种自慰行为,和性生活一样,只要不过度,并不会产生严重的后果。孩子从进入青春期到走向婚姻殿堂,其间有一个漫长的内在冲动没有合法对象的时段,从理论上讲,这也是一个高危时期。对于这个时段孩子在“性趣”问题上出现的一些偶发事件(前提是不妨碍他人,不违背社会公德和法律、法规)家长都无需夸大其词,上纲上线,尤其不要用过于严厉的态度,大加讨伐。相反,要做好孩子的疏导工作,不要培养孩子的“性罪恶感”。
在实施这种提前半步的“性教育”的过程中,家长必须做到四点:
第一、提前告诉孩子他们的身体内部即将发生什么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对其可能产生的心理冲击。让孩子提前做好应对准备,不要事到临头,惊慌失措,甚至由此产生“负罪感”、“毁灭感”。
第二、努力对孩子做好“性趣无罪化”引导。要做到这一点,家长首先要完成一次思想上的“革命”。因为中国家长大都是在“性耻感文化”氛围的熏陶下成长来的,长期受到的是“性神秘”、“性肮脏”、“性羞耻”的教肓。
第三、要提前对孩子进行性道德、性规范教育,教育孩子明白健康与非健康,错与非错,罪与非罪之间的界限。在孩子的思想上筑起一道防范性错罪的“高墙”。因为在现实生活中,确实有一些青少年由于沉湎于“黄书”、“黄碟”的不良影响之中,有的精神恍惚,意志衰退,纪律松懈,成绩下降,患上了所谓“青春期综合症”;有的出线越轨,侵犯异性,导致性差错,甚至走上犯罪道路。
第四、指导孩子转移注意力,包括把电脑从孩子的空间转移到公共空间,增加孩子的户外活动时间,培养孩子高雅的业余爱好,引导孩子把时间和精力用到更有益身心健康的事情上去。
本文内容来自网络,文章只提供学习参考。我们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立即删除。
2025-3-18
2025-3-17
2025-3-13
2025-3-8
202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