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1-9 浏览次数:2849
早在1923年,克莱因(Melanie Klein)就发明了游戏技术,应用在儿童精神分析上。她的第一个儿童游戏个案只有两岁九个月大。起初,她是在来访者家里做精神分析,用的是来访者自己的玩具。后来,她发现不应该在孩子的家中做精神分析,不利于移情情境的建立,也容易激起母亲的矛盾态度,使治疗带有敌意。“(移情情境)只有在病人能感觉到治疗室或游戏室是与其日常家庭生活分开的,才能建立起来并且加以维持。”
同一年,克莱因给一名七岁的女孩做精神分析,这次是在克莱因自己家里。但开始几次的治疗没什么进展,让克莱因感到一筹莫展,甚至发现她开始退缩。有一次,克莱因到自己孩子的婴儿房拿了一些玩具、车子、小人物、几块积木、一辆玩具火车,把它们装在一个箱子里带到病人那里,那个孩子立刻对这些玩具产生兴趣,开始玩起来。克莱因通过观察她的玩耍来进行诠释,分析开始顺利进展,孩子在学校和家里的表现也变得好转。
克莱因认为,游戏活动可以表达无限多样的情绪,同时也可以在儿童的游戏中,发现日常生活的真实经验与细节的重复,经常与其潜意识幻想交织在一起。
本文内容来自网络,文章只提供学习参考。我们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立即删除。
2025-7-10
2025-7-9
2025-6-17
2025-6-12
202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