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晓然心理咨询专注南京地区心理辅导,是您身边专业、贴心的心灵伙伴!

首页 / 心理督导

来访者的症状到底是如何消失的?(二)

发布时间:2018-3-6 浏览次数:2702

文/丛中

病人为什么会得病?病人为什么要治病?

 

在有医生这个职业之前,人本来也是会患病的,诸如外伤、感染、肿瘤等。但是,当时,即使一个人得病死了,他自己也不知道这叫做,因为,在当时的社会文化中、在全体社会成员的头脑中,压根儿就没有这个概念,更不会有求医行为。一个人患病后,他最多也只能是向同伴或朋友寻求非职业的、非专业的帮助。

 

客观上来说,生物必须做到能够在环境中生存,它总是要调整自己以适应环境。

 

生物,包括人,如果能够适应环境、并能生存下去的时候,就叫做健康。适应不良或难以生存时,就可以叫做是疾病

 

心理就是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相互适应所形成的信息界面。

 

心理障碍就是个体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在某些方面所表现出来的某种程度的不适应,包括外在行为的不恰当或内心所体验到的痛苦

 

病,作为一种客观现象,是早已存在的;但是,病,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心理现象,作为一个概念,作为一种自觉意识,是随着医生这个行业的出现而逐渐明晰起来的。

 

病人不是有病的人,而是有求医行为或正在医疗中的人

 

医生是通过制造病人(的患病意识和求医行为)、并承诺治疗病人、以此获利的人。当然,医生在帮助病人的过程中,自己也付出了专业劳动,所以,医生获利也是劳动所得,无可非议。



但是,如果没有这个文化概念的话,病人即使有病,病人自己却没有对病的自觉意识,更没有求医的行为,那么,医生也就失去了收入的市场和来源。因此,医生需要不断地去宣传疾病健康的概念,开发和培育市场,然后就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前来寻求医疗帮助。



04

 


具体哪一种现象算是,在不同文化中,会有不同的界定。

 

1、 贫穷落后地区,如果哪个人比较胖,大家会说他发福了,而不认为是一种肥胖病

2、在服装秀的行业里,女模特以瘦为美,一个比着一个瘦,并也不认为是一种营养不良

3、在大草原,孩子们争相骑马射箭,奔跑玩乐,如果一个孩子特别活泼热情,顽皮好动,大家也不认为他患有多动症

4、在某些地区,大家普遍地相信某种迷信,经常会有鬼魂附体的发生,大家不认为这是癔症的分离症状,而认为是鬼魂作祟;

5、具有某种宗教信仰的人,采用集体自杀的方式,大家一起去极乐世界,而不认为其心理和行为有问题。

 

在一定的文化范围内,诉说自己得病并寻求医疗救助,这被认为是公民个人的一项权力。而诊断他人有,这不仅是医生的一种(医疗)职业行为、专业能力,同时也是医生的一种特权。

 

,不仅是指个体的身体结构功能的异常,或心理、行为的异常,或者个体因此而感到痛苦,更是一个社会文化概念,一种价值观念,一种人际互动方式,一种情绪表达的方式。医生与病人之间,形成了以有病治病为符号的人际互动关系和物质利益关系。 

 

疾病,反映了个体对环境的不适应。但是,这种不适应,是个体与环境双方相互作用造成的。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地把病的原因归于个体自身。良好的环境,对于个体的健康,起到了头等重要的作用。不良的社会环境,社会竞争严重挤压了个体生存的空间,结果就会导致个体得病。其实,社会环境的恶化(社会有病),往往是个体得病的首要根源。

 

这个概念,放到社会文化之中来解读,放到人际关系之中去理解,我们会发现,病不仅是个体的身体有病并因此感到痛苦,更反映了病人的心理需要,其求医行为的动机和愿望,其在求医过程中的感受和获益等。

 

疾病及其症状,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满足病人的某些心理需要。这叫做症状的心理意义

 

一般说来,一个人,一旦得病,他可以暂时不去工作,可以休病假,并得到他人特别的关心和照顾。这是疾病角色所带来的好处(疾病的继发获益),反映了社会文化中与疾病相关的价值观念。比如,高三学生,学习有压力,当他得了强迫症之后,他休学了,住院了,他暂时就不需要去面对那些学习的压力了。 

 

心理症状本身就具有缓解痛苦或焦虑的作用,这叫做精神症状的原发获益。比如,强迫洗手,可以缓解心理冲突,可以减轻自责自罪的超我焦虑等。

 

过去,人们一般把病看作是个体的事情。比如,一个人得了高血压或心脏病,病是出现在个体身上的,所以,就会认为是这个人的个体有病。现在看来,即便是高血压或心脏病,也经常是这个人经常与家人吵架生气或者长期工作压力太大的结果,其高血压或心脏病,不仅是他个人的问题,更是他与周围人互动的结果。

 

至于工作压力大,则更是反映了个体与环境的关系问题,反映了环境对个体的要求,比如引入竞争机制后,每个员工都会承受更大的竞争压力。在市场经济和社会竞争面前,谁不参与社会竞争,就会被社会所淘汰,而参与竞争的时候,每个人的压力都会陡然加大,长此以往,其中一部分人就会比较容易出现高血压或心脏病。

 

人类社会已经进化到了前所未有的文明高度。与动物相比,人类文明进化的只是满足需要的手段,从本质上来说,生存斗争,适者生存的生物法则在人类社会并没有本质的改变,人吃人的本质也没有改变,所改变的是人吃人的手段和方式越来越文明与合法化了。

 

心理健康的标准主要有二:一是生活有幸福感。这是以个体内部体验为标准的;二是适应环境,适者生存。这是以环境的要求为标准的,个体的行为如果达到了环境的要求,社会就接受他,他就能够生存下去。否则就会被社会或环境所淘汰。

 

 

05

 

所有的心理问题或精神障碍,都会是自我意识障碍,同时又是人际关系问题,会是个体对人际环境的某种不适应。良好的人际关系是自我意识健康的外在表现,是心理健康得以维持的重要外部条件。儿童时期,良好的母婴关系奠定了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的基础。

 

我们经常说,儿童的心理问题,往往不是儿童自身的问题,其父母才是真正有问题(有病)的人。其实,这个说法仍然不够准确。最准确的说法是,儿童的心理问题,往往不是儿童自身的问题,也不是其父母的问题,而是父母与孩子的沟通、人际互动方式有问题。但是,在这种情况下,父母凭借其父母特权,强行指定孩子有,带孩子去医院看医生,让孩子吃药,却不承认自己有问题,更不会自己主动去吃药。

 

表面看来,我们是在论证孩子有病还是父母有病,其实,隐藏在背后的是孩子与父母之间的权力之争,是一个权力不平等、不对等的问题,是权力压迫的问题,是孩子反抗父母特权的问题。这种权力之争,最终却是以的方式表达出来。北京话叫做:拿说事儿。

 

具体在某些疾病中,每个病人的症状具有某些特殊的心理意义

 

比如:

 

强迫症的强迫检查,其实是病人没有安全感,对自己的行为没有足够的自信心,对上一次的检查行为信不过,所以就会重复检查,对自己和环境进行过度控制,寻求确定感,获得安全感,以增强信心,降低焦虑。

 

疑病症的病人,如果怀疑自己得了某种不治之症,比如狂犬病,其实他是对自己的生活缺乏信心,感到自己孤立无援,担心自己会在工作或学习中败下阵来,所以就拿病说事,以原谅自己的失败,得到别人的谅解,得到他人的关心、关注、照顾与陪伴。如果怀疑自己得了性病,反复做性病检查均为阴性,可病人仍然担心自己已经患上了性病,这些疑病观念,更反映了病人的自责内疚心理,想通过我有病来获得他人的同情、理解或原谅,最终在其内心以(道德超我)来惩罚自己。或者,病人是在向丧失的客体认同。

 

恐怖症的病人,比如,尖锐恐怖症,表面上看,是怕自己被尖锐物品(如刀、针)等刺伤,而其内心可能是压抑了拿刀杀人的冲动和愤怒情绪。幽闭恐惧的病人,往往是内心充满孤独感、具有分离焦虑的病人。

 

躁狂症的病人,往往是长期自卑的同时,具有大量的自恋幻想,幻想着自己能够出类拔萃、成绩卓著,结果,当幻想到某种强烈程度的时候,最终爆发出躁狂状态

 

抑郁症的病人,往往是在社会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的人,他们比较自卑,同时又富有理想,富有幻想,幼年时往往具有丧失母爱或被忽视、被遗弃的早年心理创伤。后来他们勤奋努力,看别人的脸色行事,讨好他人,经常以优秀出色懂事可爱等姿态出现在众人面前,久而久之,他自己就把自己定位于高人一等的优秀人才,甚至是天才。他们会更加勤奋地去学习和工作,当其能力还能兑现这些表扬和美丽幻想的时候,他们会沾沾自喜;当其能力一旦无法兑现这些荣誉和自恋幻想时,他们的人格泡沫就会破裂,最终以自我贬低、自暴自弃、自我攻击的抑郁收场。一旦得了抑郁症之后,他们就可以不再去辛苦兑现那些自恋的幻想,不用再去讨好他人,不用再去承受压力了。

 

精神分裂症的病人,往往会有关系妄想、被害妄想,及被控制感和被洞悉感,这些症状的心理含义是:我很想得到他人的关注和关爱,但是,我被忽视、被拒绝,我很失望,我很无助、很无奈,我很气愤、很愤怒,我很恐惧,我幻灭,我消逝,我不存在了……

 

进食障碍的病人,比如厌食症女孩,表面上看是她很爱美,希望有一个迷人的身材,其实,其内心是很空虚的,甚至不知道自己是谁,她盲目地追潮流,认同他人,其实是她的自我同一性还没有形成和变得稳定。在其家庭中,往往会有一个缺乏共情能力而强权控制的母亲。病人拿吃饭说事儿,拿厌食症说事儿,向母亲挑战,通过不吃饭来与母亲对抗,与母亲争夺权力,…… 试想,如果厌食症病人的母亲有一天突然去世了,或许女儿的病也就突然痊愈了(圣人不死,大盗不止;母亲不死,女儿厌食不止)。而贪食症的病人,则已经摆脱了母亲的控制,同时她自己还难以独立地生活和适应环境,每当内心孤独或抑郁时,她就会退回到婴儿阶段,用贪食的方式来应对抑郁和孤独,这时,食物便是母爱的象征物。贪食,不是身体缺少食物,而是心中缺乏母爱。

 

睡眠障碍的人,特别是功能性失眠症的病人,最常说的一句话是大夫,只要你让我睡好了,我第二天就能好好工作了,我的身体也舒服了,我的一切问题就都解决了。其实,病人是在拿失眠说事儿。病人内心的真正问题是回避了生活工作中的真正困难,不去面对和解决这些问题和困难,而宁愿长期大量地服用安眠药,逃避现实,麻醉自己的心灵(转移和否认的防御机制)。

 

性功能障碍的病人,抱怨自己的身体无法完成其期望的性活动。男人经常会是阳痿早泄。其实,病人的内心是想通过性能力来获得自信心,其内心深处是很没有自信的,是自卑的,缺乏男子汉的自信心的,阉割焦虑的。女病人的性欲低下性厌恶性交疼痛阴道痉挛等,其实她内心压根儿就对与之做爱的男人没爱情,不来电,所以内心就没有性的欲望、身体也就没有性的反应,更无法体会到性爱的乐趣。这是嫁粮票、嫁房子、嫁汽车所造成的悲剧。不是女人的身体有问题,而是其选择爱人的价值判断、逻辑思维出了问题,更是女人的社会地位一直处于弱势所造成的。当然,早年心理创伤(包括性创伤)也是导致性功能障碍的常见重要心理原因。

 

人的情绪长期处于压力紧张状态时,就像蹲在百米起跑线上时刻准备起跑那样,在跑之前,其心率、血压、血糖及甲状腺素等就已经升高了。在工作和生活中,如果一个人,每天都像蹲在百米起跑线上那样,承受着各种压力,处于紧张状态,时刻准备着,久而久之,就会出现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甲亢等心身疾病。如果一个人长期处于焦虑或愤怒状态,他的胃肠就会缺乏动力,胃排空明显减慢,食物会在胃内长时间储留,最终导致消化性溃疡,或功能性消化不良。

 

长期的情绪压抑,还可以导致癌症的发生。凡此种种。

 

其实,心理问题或躯体疾病的得病机制非常复杂,远不像上文所描述的那样简单。其中,心理社会因素对于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具有重要的致病作用。疾病或症状,不能简单地还原为身体的组织或细胞、激素、DNA等方面的异常。医生对待疾病或症状时,应该站在心理和社会层面上去理解一个人的疾病与症状,把症状放在人际关系和社会环境中去理解和解读。

 

本文内容来自网络,文章只提供学习参考。我们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立即删除。

微信扫一扫,开启免费咨询

预约电话:025-84584678
地 址:南京市龙蟠中路329号(陶然苑)203室 (南京电视台对面)
分部地址:南京江东中路奥体名座E座805、806

微信公众号

助理微信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南京地区心理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