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晓然心理咨询专注南京地区心理辅导,是您身边专业、贴心的心灵伙伴!

首页 / 心理督导

徐钧:咨询师需要克服的恶习

发布时间:2018-12-16 浏览次数:2568

      野蛮分析同行,即在别人没有同意前,最好以一个平常交往的身份去处理。而不要以一个分析家的态度去指导别人。在生活交往中最好脱离咨询师这一身份,而没有必要把咨询态度带到所有的生活中去,这会让最基本的人际关系都变得糟糕明确咨询这个职业和生活的区别。


  从深里讲,我一直以为分析同行是特别不好的行为。在心理咨询师的同行相处中,经常存在一种无意识的糟糕行为。就是在同行讨论观点和表达属于自己的感受时,经常有一些咨询师这么问同行,“你为什么这么想?”、“这么感受对于你有什么意义”,或者以各种精神分析学中的防御机制的术语去评论别的咨询师,或当说不下去时候,就说“你这是阻抗”。似乎不到对方被自己分析完,就誓不罢休。

 

  这是否是一种心理咨询水平高超的表现呢?


       应该说不是!


       这实际只反映了对于精神分析学不太了解的一个水平。

 

  怎么说呢?这有几点原因。

 

 是,在精神分析学早期的历史教训,在精神分析学刚刚产生的学习团体中,例如维也纳小组,因为没有经验和对于精神分析学的刚开始的了解,某些年青分析家在评论别的分析家的观点时,经常使用这样的分析方式把对方的人格一起带进来批评。这背后曾经有许多教训,以至早期精神分析发展的历史许多都是不欢而散


  例如,荣格提出了集体无意识和原型理论,这和弗洛伊德的观点差异,但这本身是一种观点的差异。但当时维也纳小组的一些分析家就因此观点的讨论,而分析荣格为什么会提出这样的观点,然后综合分析的结果把荣格说成是小时候发育时“肛欲期没有得到满足,所以玩弄象粪便堆一样的原型概念”,差点没有因此把荣格气疯了。荣格辞去精神分析协会主席虽然有和弗洛伊德的观点差异,但也存在这样使用精神分析方法把观点的讨论引申为对于他人人格的攻击。这种所谓的分析行为本身其实是一种相当幼稚的行为,而不是真正的精神分析弗洛伊德本人也非常反对,甚至撰文批评。


  这一点所总结的就是:应该把同行间观点讨论和分析分开。而不要使用分析的方法去评论同行的观点。

 

  是,咨询师应该把精神分析学的分析行为和自己的日常生活相区分,虽然精神分析的学习一定会影响一个学习者的许多视角。但这一视角应该是有限制范围的。而不应该将这一治疗时间内发生的行为发挥到一切时间中。如果一个人一旦去使用很广泛的分析,在每件事情上都希望分析个什么原因,那其实就这个人活得可能很有问题,而且很有强迫人格的味道。


  同时,精神分析过程中有一条法则就是尊重别人的“防御”,也就是当别人还没有准备好接受分析时,不应该主动去攻击来访者的防御,不达目标誓不罢休。这是一个咨询师没有成熟的表现。在精神分析的治疗时间里尚且如此,何况在生活中、同行相处中呢?


  因为生活中、同行相处中是有各自生活的空间和距离的,那种一上来试图分析同行的咨询师可以说是对于精神分析有重大误解的人。我怀疑他们这样的现实生活是否是有问题的,别人是否喜欢和这样的人相处。


  现在国内有些咨询师会每段时间在一起,这么互相分析对方,实际这并不是一个好的学习方式。互相分析应该建立在一个专门时间内,并把学习与此分开。


  这一点所总结的就是:需要把职业和生活分开,同时需要尊重他人的人格防御。这里实际有个礼貌问题。严重的还会影响心理咨询职业圈的人际关系相处。

 

  ,完美主义的倾向。有不少咨询师总以为精神分析是可以让人达到完美的人格的。实际上这是相当有误解的,精神分析和心理治疗可以使一个人变得更加有意识和健全但并不是完美。每个咨询师,甚至连那些最杰出的精神分析大师都是有属于自己的缺陷的,但缺陷实际是可以容许的,只要在社会伦理允许的范围内,而且每个人对于缺陷的评价也是不尽相同的。每个人也会有每个人的风格。那些即使经历过分析训练的咨询师,也只是可能对于一些自己的重大情结有探索、解脱,而在整个过去、现在、将来的人格所有层面有更大的自我意识范围,但这并不是说他就是完人,或者一个咨询师首先必须是个完人。那完全是个幼稚的观点。


  而那些喜欢分析同行的咨询师,本身实际是有这个错误的预设的。他们试图帮助同行理解自己,但没有想到别人未曾经邀请他或她,而问题可能正是自己的。


  这点的总结是:咨询师并不需要是完美无缺的,完美无缺的预设是幼稚的行为。

 

  是,夸大性自体的表现,这是自体心理学创始人科胡特所指出的,每个人都有自恋的需要,这在社会行为和伦理的常态范围内是可以允许为正常的。而这里的问题是,它有时候超越了常态的伦理礼貌的范畴。那些未经别人同意就试图急于分析别人的人,可以某种程度上满足自尊和自恋,使自我形象变得高大。于是我们发现这里实际是有反移情的投射存在的。将自己的虚弱投射到别的咨询师身上,通过津津有味的分析获得自体的病态满足。


  同时这时候,这些咨询师是将自己理论的沉迷使用于外在现实中。实际上是生活在自己的世界中,而混没有考虑咨询的首要基础——共感。


  这点的总结是:某些咨询师对于同行未经同意的分析实际是自己夸大性自体非现实化的表现。

 

  所以说,心理咨询师同行之间的滥用分析和分析术语,是一种相当大的陋习,并且是低水平知识的表现。

 

  在这么阐明了这一错误的行为之后,那我们会问?那同行间的分析是否可以进行?


  在同行间互相督导、讨论个案中的移情反应,作为分析训练的时间中,同时又征得同行的同意,我们可以善意谨慎的运用。但无论不能继续泛化到这些时间之外的任何观点讨论、人际讨论或者一般职业相处中。


  遇见这样的朋友,我们可以依据这些观点或者谁能够再补充的观点,提醒那些咨询师朋友。


  或者你也没有必要回答对方这些问题,或者可以直接指出这样问题的失误所在。希望每一个从业工作者早日把这样坏的和引起低水平咨询认识的习惯清除掉。


本文内容图片来自网络,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我们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立即删除。

微信扫一扫,开启免费咨询

预约电话:025-84584678
地 址:南京市龙蟠中路329号(陶然苑)203室 (南京电视台对面)
分部地址:南京江东中路奥体名座E座805、806

扫一扫
关注微信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南京地区心理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