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晓然心理咨询专注南京地区心理辅导,是您身边专业、贴心的心灵伙伴!

首页 / 婚姻与情感

四种依恋类型从何而来?

发布时间:2019-3-17 浏览次数:3207

现在的依恋理论,采取的是两轴四象限的分类模式,这个四象限在依恋理论系列的文章有更完整的说明。而首先要介绍的就是安全依恋。



安全依恋:建立有安全感的关系


童年时期

安全依恋,顾名思义的就是,他们能够和依恋对象,建立起一段有安全感的关系。为什么他们能够如此?如果从依恋理论的观点来看,这是因为他们在婴儿时期,当自己有需要时,总能获得主要照顾者的响应,从而使他们相信,自己是值得被爱的,这个世界是温暖的。


事实上,在童年时期,我们面对外在威胁时,都会采取所谓的初级依恋策略。什么是初级依恋策略呢?就是当外在威胁出现时,我们会通过哭泣、嘶吼等方式,呼叫自己的主要照顾者,希望获得他们的响应并且破除威胁,这就是所谓的初级依恋策略。


对安全依恋者而言,初级依恋策略往往就能够唤起主要照顾者的响应。他们进而发现,他们在有需要时,是能够找到主要照顾者的;且在此同时,主要照顾者对他们的需求是敏感的,同时也会响应他们的需求。


成人恋爱

因为在小时候,他们总能获得充足的响应,因而也建立起良好的安全感。也就是这样的缘故,让他们在长大之后,比较能够信任其他人,同时也相信自己是值得被爱的。


例如,同样是伴侣在忙而未能回复自己信息,安全依恋的人比较不会开启脑内小剧场,觉得伴侣是不是因为不在乎自己而不理会自己。正因为这样的特质,让他们在谈恋爱时,通常会来得比较顺利,也比较能够有能力度过难关,不至于过度放大爱情中的压力,使自己陷入进退两难的境界之中。「我很好,这个世界也很好」,是他们内心中的核心信念。


安全依恋者相信,主要照顾者对于自己的需求是敏感而在乎的。


而除了安全依恋之外,其他三种依恋类型则被称为不安全依恋。一个孩子为何会发展成不安全依恋呢?如果从依恋理论的观点来看,这是因为当孩子有需求时,主要照顾者并不能实时响应他们的初级依恋策略,也就是他们的呼唤。



焦虑依恋:倾向于用激烈的方式要求响应


童年时期

如果从依恋理论来看,焦虑依恋的孩子,尽管需要经历不断地呼喊,主要照顾者终究还是会响应他们的需求。也因此,他们在面对主要照顾者的不理睬时,就会采取更极端的方式,来呼唤自己的主要照顾者。


这样的方式称为次级依恋策略中的过度反应策略 (hyperactive strategy):他们必须要大力地呼喊,通过较为极端的方式,才能获得主要照顾者的响应。过度反应策略的长期累积,会为这些孩子带来什么呢?他们倾向于认为,自己必须要很努力、很努力地才能获得别人的关注,进而使得他们发展出这样的想法:「我必须要时时刻刻警觉自己的依恋对象是不是关心自己的。」


成人恋爱

也因为童年时期的被迫时时警觉,在他们长大、进入谈恋爱关系的时候,面对伴侣的一丝疏忽,就很有可能唤起童年可怕的回忆,使得他们倾向于用激烈的方式要求伴侣响应自己的需求,深怕一不小心就被对方给抛弃了。对焦虑依恋的人而言,他们不确定自己的伴侣是否能在自己有需求时,作为自己的安全避风港 (safe heaven),让他们能够安全的停泊。他们时常担心对方会抛弃自己,譬如自己的伴侣可能三个小时都没有已读自己的信息时,他们就会变得很焦虑不安。


正因为童年时期的无助,必须要很努力才能得到爱与关怀,因此他们不相信自己有能力应对外来的威胁,他们觉得自己是无助、糟糕的,而其他人都比自己来得好,他们需要依赖别人才能生存下去。


「我不好,而别人好」,是他们内心的核心信念。但他们的强力索求,通过哭闹甚至自伤等方式来呼唤伴侣,常会使得伴侣感到无力与罪恶感,反而更没有办法回应他们的需求,进而使得关系走向终点。


如果我是焦虑依恋,我该怎么办?


看完上面的这段文字,如果你觉得你是个焦虑依恋者的话,你一定会很焦虑地问我说「那我到底该怎么办」对我而言,焦虑依恋最需要的事情,其实是承认自己的焦虑。「我现在正在焦虑。」或许对于焦虑依恋者而言,这样的话是一件难以启齿的事情。


但这是可以练习的。


如果连自己都不能允许自己的焦虑,就会让焦虑依恋的人,很容易把焦虑的源头强加在其他人的作为上面:「都是你这么慢回信息,才会害我这样的,你到底在不在乎我?」如果换个方式,或许可以说:「我觉得很焦虑,因为你回我信息的速度比我想象中来得慢,让我觉得很焦虑。」这样以自己的情绪为出发点,加上陈述一件事情而非强迫对方的方式,让对方更有机会把焦虑的事情听进去,取得更多沟通和讨论的空间,而不是觉得被指责,进而开启另一次的争端。


焦虑,不是你的错,这是正常的情绪。但是如何面对焦虑,如何在焦虑时做出比较有利关系的决定,是可以练习的。


焦虑依恋者在关系中总是得小心翼翼,深怕一个不小心,对方就抛下自己、不要自己了。



逃避依恋:习惯将自己摆在距离较远的位置


童年时期

对逃避依恋的人来说,他们在童年时期采取初级依恋策略时,依然无法得到依恋对象的响应,因此他们也会采取次级依恋策略。


但是和焦虑依恋不同的是,无论他们如何的吵闹,他们的父母或主要照顾者都不会给予他们响应,总是把他们冷落在一旁。为了活下去,他们不得不发展出另一套策略:「只有靠自己,我才能活下去」,也就是所谓次级依恋策略中的不活化策略 (deactivate strategy)


成人恋爱

正因为这样,当他们在长大的过程中,渐渐地将自己的感觉关起来:表现脆弱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我必须要让自己坚强起来,才能应对这个世界的一切,唯有自己才是最可靠的。


也因为这样,逃避依恋的孩子在面临恋爱关系时,习惯将自己摆在距离对方较远的位置上,尽量不要让自己和对方靠得太近;在面对关系中的冲突时,他们也倾向于回避冲突、躲回自己的世界里,等到冲突所造成的情绪过去之后,才能再次面对伴侣。他们看待世界的信念是「我好,而世界不好」,因此只能自力更生,努力地靠自己活下去。


但是读到这里,读者或许会觉得很好奇,逃避依恋者真的真心相信「我好,但世界不好」吗?


在比较早的教科书里面会提到,逃避依恋又可以分成排除型逃避依恋 (dismissing attachment) 和恐惧型逃避依恋 (fearful attachment)。但事实上,就我的理解来看,所谓排除型逃避依恋和恐惧型逃避依恋,其差别并不是过去所说的「我好,但世界不好/我不好,而且世界也不好」,而是「我不得不强装自己很好,因为世界太糟了,只能自力更生/我很糟糕,而世界也很糟糕,我只能时而勉强相信这个世界,时而躲回自己的小圈子里面」,他们的差别只是「能不能把自己伪装成一个有着高自尊的人」


为什么会这样说呢?因为事实上,逃避依恋者虽然会装作「没有他,我也可以好好的活下去」——相信自己,但不相信他人;但是就发展上来看,小孩子对自我的概念,应该来自重要他人所赋予的,一个从小就被置之不理的人,怎么可能对自己发展出正向的看法呢?因此,比较有可能的是,他们是不得不把自己装得坚强,因为其他人都是危险的,所以只有信任自己,当自己的安全堡垒,才是唯一且不得不做出的选择。


, , , , 因此,就我的观点认为,在两, 轴四象限的分类当中,逃避依恋者就是排除型逃避依恋的人,他们面对依恋威胁时,采取的是压抑自己需求的方式来回应威胁,让大家看不到他们需要他人照顾的一面,强装坚强来抵抗外在带来的威胁,也就是刚刚提到的「我好,而世界不好」,在求助无门之下,只能自己独立坚强的活下去;至于恐惧型逃避依恋,则是「我不好,而世界也不好」,因此变得非常紊乱、矛盾,不知道到底该依赖自己还是对方,时而相信对方、时而躲避对方,反复无常,也就是下文即将提到的矛盾依恋。


如果我是逃避依恋,我该怎么办?


当然,在谈谈矛盾依恋之前,我也要先来谈谈,万一读者读完上一段文字之后,发现自己很类似逃避依恋,那该怎么办呢?


逃避依恋的人,并非真的不需要情感的需求,而是他们害怕付出情感带来的后果,因此不敢和对方靠得太近──毕竟他们童年经历了那么多的冷落,又要如何轻易相信人呢?


但如果一直和对方保持着距离,谈起恋爱来也是挺累的,毕竟人都希望能够被对方所信赖,如果你一直躲在自己的小世界里,对方也更有可能会觉得不被在乎。这个时候,承认自己「我害怕和对方靠得太近」也是很重要的。能够和对方坦承自己不敢太信任对方,需要时间,甚至告诉对方要怎么照顾自己,是自己可以接受的方式,我觉得会是不错的方式,毕竟逃避依恋者长期被关在自己的世界里,最清楚的就是自己想要什么了,适时地把自己的需求交给对方来满足,一点一点的在亲密和自我之间调整那一条界线,或许是逃避依恋可以练习的地方。


逃避依恋者只能深锁心事,把自己装得很坚强,因为他们不认为其他人是值得信任的。



矛盾依恋:时远时近高焦虑高逃避


童年时期

矛盾依恋,在一些教科书上又称为紊乱依恋,它同时也是上文所说的恐惧型逃避依恋。他们同时有着高焦虑与高逃避的特质:有时候想要和焦虑依恋一样,寻求依恋对象不断保证不会离开自己;有时候又和逃避依恋一样,把自己的所有感情隔绝在外。为什么会这么矛盾呢?这有可能是因为,他们的主要照顾者,有时候能够提供安全的协助,但有时候又是伤害他们的源头之一;甚至有一些照顾者,会对他们做出性方面的侵扰,使得他们面对极端矛盾的情境。


在我所读到的课本当中,举了两个矛盾依恋者常会经历到的成长背景,第一种是,他们的父母常常会对他们展现敌意,譬如说:我真希望我没有生你出来、你毁了我们的生活;而第二种则是他们经常遭受性方面的不当对待,或是目睹、经验到不当的身体对待。


成年恋爱

正因为这样,他们无法像逃避依恋一般,发展出稳定的抗拒策略。因为他们的自主权常常受到侵扰,尤其是性方面的侵扰,使得他们觉得自己很糟糕,进而发展出「我不好,而世界也不好」的信念。他们时而觉得自己得依赖他人才能生存下去,时而又变得对他人的亲近感到抗拒。在爱情关系里反反复复,时而想极度接近自己所爱的人,时而又对自己所爱的人逃避、避免太过亲近,是他们容易出现的情形。


如果我是矛盾依恋,我该怎么办?


矛盾依恋的情形比焦虑依恋和逃避依恋更难处理,其原因就在于,他们并没有稳定的依恋策略,时而焦虑、时而逃避,而在这一来一往之间,让他们变得很痛苦。那么,矛盾依恋的人,又能怎么办呢?


坦承自己的伤痕,我觉得是矛盾依恋可以做的事情之一。「我确实受伤了」承认自己的受伤,是一件很需要勇气的事情。除了和伴侣谈及自己的伤痕,甚至进一步和伴侣聊聊整个受伤的过程,让伴侣有机会感同身受,做出一些适当的响应,也许是矛盾依恋可以尝试的事情。


而更重要的是,我会建议矛盾依恋的人,找寻一个自己可以信赖的心理咨询师,可以信赖这一点很重要,让矛盾依恋者有机会一点一点的把伤口说出来。一个值得信赖的咨询师,是不会轻易批判与指责你的。而在安全的环境下再次经历过去的伤痕,用新的角度重新看待自己的伤,是矛盾依恋很需要的一个疗伤历程。


时而靠近、时而分离,矛盾依恋者常给人在五里雾之中的感觉,但事实上,他们的内心却是脆弱的。



面对不安全依恋,我们到底能做什么呢?


在文章的最后,我想还是有人会问我说,不安全依恋能改变的程度到底有多大?有大量研究指出,与咨询师稳定的关系,将有助于他们「重建」过去所没有的安全避风港(有需求时能有一个信赖的对象)与安全堡垒(平时能够放心的信赖对方,从而投入自己有兴趣的事物)。


依恋关系的修复,重点在于「重新塑造自己看待世界的样貌」,也就是让我们看见所谓的不一样:「原来这个世界并不全然是我原本想象的样子」,这些例外事件的发现,是我们改变的重要基础。


在我的依恋演讲里面,最后都会带参与者做一个活动:从一堆说书人卡片当中,挑出最能反映自己成长经验的一张卡片,然后用这个卡片写一段故事。为什么我总会选择这么做呢?无非就是希望能带读者重新去看见自己的童年,到底经历了什么。或许详细的故事已经很难想起来了,但重要的是,当我们重新再次回忆我们的童年时,我们就有机会能够重新认识自己,不再被习惯性的反应所捆绑,进而有机会为自己的童年赋予新的意义。



END -



本文内容图片来自网络,文章只提供学习参考。我们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立即删除 


微信扫一扫,开启免费咨询

预约电话:025-84584678
地 址:南京市龙蟠中路329号(陶然苑)203室 (南京电视台对面)
分部地址:南京江东中路奥体名座E座805、806

扫一扫
关注微信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南京地区心理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