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晓然心理咨询专注南京地区心理辅导,是您身边专业、贴心的心灵伙伴!

首页 / 儿童与青少年

儿童心理问题是从何而来?5、束缚

发布时间:2019-5-12 浏览次数:1147

1、强弱 2、倾斜

3、平衡 4、恋母

当一个家庭生病了,一定会有一个或多个成员把家庭的病症呈现出来。而这个人往往是家庭中能量较弱的,敏感度较高的,年龄较小无力自我保护的那一个——我们的孩子。

 

本文是关于未成年人心理问题,不管是儿童咨询,还是家庭治疗,在做未成年人咨询时都不可能回避家庭这一重要因素。

5、束缚

“双重束缚”是家庭治疗大师贝特森对家庭动力学中一种矛盾情景的经典描述,他认为:“双重束缚是这样一种情景,即父母之间或父母与子女之间交流时在关系水平与内容水平之间有明显的矛盾,使家庭交流发展出一种矛盾的不确定性,家庭成员不知道对方是关心自己还是抱怨自己”。

 

正如说:我都是为了你好”,而孩子却知道他很不想要这种对自己好的方式。

贝特森认为这种矛盾情景是儿童产生精神分裂或情绪障碍的决定因素。

 

中国的文化中,父母喜欢把对孩子的不满,包藏在一种对孩子的关心中,越是与子女关系不好的父母,越易于通过教育”来发泄对子女的不满。结果,孩子长期处在一种关心等于伤害的悖论情景,而且还不能评价或反抗这些矛盾信息。慢慢地孩子会借助矛盾的信息来逃避惩罚,以扭曲的行为方式来应付所有的关系,失去了发展正确理解自己和他人的能力,出现人格分化延迟。

 

母亲生气的对女儿说:“瞧你都怎么大了,就躺在床上玩手机,也不做做家务”即表达一种对子女的成长期望,又表达一种对女儿的失望与抱怨。 

 

女儿要平衡母亲的情绪,觉得该做点什么。所以大部分的孩子都对母亲说:“好吧,我现在就来做家务”。表达的是一种服从,甚至是一种刻意的讨好,但内心隐藏着一种防御,害怕与母亲继续交流。

 

女儿在拖地的时候,如果得到母亲夸奖,则对应成功,内心得到满足,拖地行为就转为成长的动力。但是在中国一般下面的剧情都是母亲大声叫到:“瞧你拖的地!还不如不拖。这么大人了,连拖地都不会!算了吧,还是我来吧,我就不该叫你。”女儿被迫处在一种手足无措、左右为难的位置,无论如何都是被埋怨,毫无出路。不拖地,要继续忍受母亲的指责和埋怨;去拖地也要忍受母亲新的指责和埋怨,横竖都是不快乐。

 

由于来自母亲的信息矛盾,反倒使子女成长的动力被减弱。孩子心中的感觉是:“无论我如何做,她对我总是不满意至此,孩子的很多表现欲望都会被削弱。

 

本文内容素材来自网络,文章只提供学习参考。我们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立即删除。 


微信扫一扫,开启免费咨询

预约电话:025-84584678
地 址:南京市龙蟠中路329号(陶然苑)203室 (南京电视台对面)
分部地址:南京江东中路奥体名座E座805、806

扫一扫
关注微信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南京地区心理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