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晓然心理咨询专注南京地区心理辅导,是您身边专业、贴心的心灵伙伴!

首页 / 心理文章

“鸵鸟心态”的本质:压抑与否认

发布时间:2019-8-13 浏览次数:3011


 倾听你自己吧,她是如此压抑。
——电影《疯狂店员》(1994)
压抑
 在一部低成本独立影片中,当里面的两个便利店店员将精神分析的概念融入日常对话中时,说明那个概念已进入了主流文化层面。若你在网上搜索“压抑”一词,你会发现它涉及了美国人、西方女人、基督教徒、日本人、爱尔兰人等等诸多词语。性压抑的概念已为人熟知,从1961年拍摄的《天涯何处觅知音》(Splendor in the Grass),到1999年的《美国丽人》(American Beauty),它成为好莱坞电影中反复出现的主题。

 多数人想到压抑就会和性联系在一起,主要是因为性在弗洛伊德思想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同时也展现了在20世纪人们对长期性禁忌的反叛。虽然受压抑的记忆综合征可以(假定)源自多种创伤,但在大众的意识里,压抑还是常和儿童性虐待联系在一起。所以当你问一个人压抑所指时,答案多会牵涉到性。

 然而实际上,压抑可以源自很多经历,但几乎所有难以承受或痛苦的感受都会从意识里被压制掉,像愤怒、内疚或悲伤。压抑是弗洛伊德确认的第一种防御机制。在他职业生涯的早期,当停止使用催眠术时,他发现有一股精神力量在阻挡一个人意识到内心无法接受的冲动或想法,这股力量会将它们从意识中驱逐出去。

 在弗洛伊德写压抑的论文里,他对这个概念做了简单的描述:“压抑的本质就是在意识中避开某种东西,和它保持距离。”而那个要避开的“东西”可能是某种接受不了的情绪或强烈需求,也可能是在现实中不愿承认的看法。虽然弗洛伊德主要把压抑的动机理解为逃避冲突——譬如我们的性冲动与道德之间的冲突,但我发现唐纳德·梅尔泽的陈述更容易让人记住,这在第一章节中有所提及:一切防御机制(包括压抑)的本质皆是我们为了逃避痛苦而向自己撒的谎。


 因此,当我们在压抑什么的时候(即为让它远离意识),那是我们在试图逃避某种痛苦。


 在早些年间,弗洛伊德多数时候都在互换着使用“防御”和“压抑”这两个术语,有时他会将压抑说成单个防御机制,而在有些时候,压抑又似乎是所有防御机制的基本原则:凡是进入潜意识的都是在意识中受到压抑的对象。本章节的另一个主题——否认,一种主要防御机制,同样是因为压抑而来。


 弗洛伊德阐明的是,压抑并不只出现一次,它是一个过程,需要不断消耗精神能量,以保证被压抑的内容不再回到意识中去。这也就是说,我们会不间断地制订出一些策略,目的就是为了将那些压抑的感受牢牢禁锢在属于它们的地牢里。学习辨别精神额外做出努力去压抑某种东西的迹象,是我们认出防御机制在运作的一种方式。

 随后我将更详细地讨论这个问题,那些在生活中实操,或接受着心理动力学治疗的人最能够将压抑认同为不争之实,但还有很多其他学科的科学家与心理健康专家对此持有争议;在多数自助书籍上也未提及压抑或潜意识方面的内容——似乎心理成长的实现主要是通过忘记不良的行为与思维模式,并掌握全新的认知与行为技巧,以及不间断的自我肯定。

 在我看来,若你不了解压抑的运作模式,就根本不可能实现真正的成长,因为你没机会接触到自己在极力回避的伤痛。即便你能克服一些非良性行为或思维模式,你还是会想出其他非良性方式压抑痛苦。弗洛伊德坚持无意识中的内容是“无法摧毁的”,这只是因为你还没有清醒地意识到你对自己的父亲感到多愤怒,但这并不意味着愤怒已经消失了。它还是必然会继续以某种隐秘的方式让你知道它的存在——比如,披着幽默外衣的嘲讽或挖苦。


无意识的敌意与被动攻击


 我的访客奥利维亚给人的印象是一位特别善良的女士,衣着得体,礼貌有加,同时心思细腻,考虑周全,她是因为对什么事都充满焦虑感而来寻求帮助的。她拥有一份看似非常成功的婚姻,可是随着我们接触的时间越长,奥利维亚与丈夫丹的情感距离便越发凸显出来。原来无论丹对妻子抱怨什么,他都会频繁提到一点,她“笨手笨脚”,总是把事情搞砸。

 
 我们在咨询过程中最终看到的结果是,奥利维亚处于无意识的愤怒状态。她大部分的怒气是在童年时期积压而来——她的独裁父亲是一位退役军官,从来不允许家人对他有异议,或者表达愤怒,她酗酒度日的母亲也从未给孩子提供过情感庇护。在奥利维亚自己的婚姻里,她无意识地对丈夫积压了很多怒气(不管有无理由),但是因为她的原生家庭从未教过她如何容忍这些感受,她便压抑了对愤怒的感知。慢慢地,我们知道了原来“把事情搞砸”是对暴怒,那个她发现无法承受的愤怒的一种无意识表达方式,这也正是她要一点点学会如何与之共处的课题。


 很多压抑自己敌意的人会用隐秘和间接的方式将其表达出来,而通常那些方式连他们自己都看不出来。被动攻击行为充分体现了这个动力机制——不是在临床上,这个诊断术语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就可以被理解。我们不会直接把愤怒说出来或者做出攻击性的行为,而是在一些重要事情上拖后腿,抱怨,倔强地不予合作,或者干脆“忘记”去做那件事。有些人就很难相信这一点——比如被动攻击的配偶,他们中有很多人根本就意识不到自己的愤怒,他们压抑了对自己敌意的感知,而后又将它们以这种隐秘的方式表达出来。


压抑与抗拒
 弗洛伊德是通过治疗抗拒(第四章节57—58页)的临床经验开始理解压抑的。在很早的时候,当他认为只要恢复创伤性记忆便能实现治愈时,却发现病人并不愿意恢复那些记忆,反对他将之揭露出来。他断定一定有某些精神力量在阻止这些创伤性记忆进入意识,访客抗拒想起他们的创伤经历说明是在压抑伤痛。


 我是在日常工作中从访客那里感受到抗拒时体验到了压抑的存在。有时我会向访客明确一些问题——他们不愿面对的痛苦,无法忍受的羞耻——当我以同情与敏感的心思试图帮他们看到这些时,他们常常坚持说自己并没有那种感觉,或者会看似同意我的观点但马上转换话题,有时他们也会直接说是我错了(当然,在某些时候,我的确也会出错!)。
更为严重的情况是,若我太深入那些受压抑的内容,他们会放弃治疗。我对此有过相当典型的经历——她是我的一位新访客,在童年遭受了心理与性的双重虐待,显然处于极度的痛苦中。当她和我会面时,她是以一种非语言的方式向我表达她的痛苦,虽然她自身可能都未意识到这一点;在我尝试将其注意力拉回到那份伤痛,让她想起那些感到痛苦的原因时,她漫不经心地答应了下来。


 在接下来的几周,她先是在日程安排上出现了冲突,并告诉我说没法约下次会面的时间,因为她隔天有会议,不想在其他事情上“分心”。随后我们又会面了三次,她便决定不再过来了。当然可能会有其他方面的原因,但当一个人没有任何解释就离开,那你也就没机会了解原因究竟为何了。而我从那个经历中看到的是压抑的持久力量,以及当我试图挑战它时,访客身上通常都会表现出来的抗拒。


 你或许此刻也在感受着抗拒,在你看来,你也会怀疑压抑是否真实存在,或者是否真的像我说的那样重要,你还可能认为我那位访客停止向我寻求治疗,做的是明智的选择。最后,你也可能放下这本书,不再继续读下去,以此表达你的“放弃”。
但不管怎样,不妨先带着敞开的心态读一读下面的内容。

否认

 否认这个概念如同压抑一样进入了主流文化,差不多每个人都明白当一个人“否认”意味着什么。这个词经常出现在各类电视节目与好莱坞影片中,宠物店男孩(乐队)以此冠名过一首歌曲,我们甚至因其与尼罗河英文发音的相似性而将之恶搞成双关语,它已经普遍到不足为奇,可能还有些讨人厌,但否认是人类心灵中的一股强大力量。
几乎没有心理治疗师不承认它的存在,不管他们是否认为其具有临床意义。随着“痛苦的五个阶段”流行起来,伊丽莎白·库伯勒-罗斯(Elisabeth Kübler-Ross)提升了大众对否认(五个阶段中的第一阶段)的认识,同时治疗上瘾的12步骤康复计划的盛行也提高了对此概念的理解:治疗上瘾的基本步骤就是先承认自己是瘾君子,而不是继续否认这个事实。


 “你在否认”是多数人在一生中都说过或听过的一句话,它一般指的是对某个事实的否认:“你在否认——很明显是简要被提升了,不是你”,或者,“他不可能离开他的妻子,只是你不愿意接受这个事实”。这个概念很容易理解,一个无法接受的事实,与我们的愿望或信仰有冲突,于是我们便否定其真实性。
我们也会否认某种感受,特别是当我们的文化或父母告诉我们说这种感受是不被接受的时候。由于内化了这些信息,我们向自己隐藏了这些感受的存在。“你又把我的生日忘了,我并不生气”,或者,“没有,我不嫉妒艾米丽,她有什么好让我嫉妒的呢。”在我第一次试着让奥利维亚(第59页)看到她潜意识里的愤怒时,她说我错了,并这样认为了很长一段时间。


 以经典的弗洛伊德理论来看,是冲突触发了否认(及其他防御):因为事实与愿望相悖,或者感受与我们的价值观相矛盾,所以我们产生了否认。我有一位密友,在他十几岁到20岁的时候,一直认为变成同性恋是“这辈子都不会发生在他身上的事”。他在否认自己的性取向,因为这和他的宗教信仰,及在童年时期接收到的所有关于同性恋的负面社会信息有严重冲突。


 冲突对激发心理防御固然重要,但我认为痛苦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更甚。在上面的例子中,他可能会成为同性恋的念头让我的这位朋友感到痛苦,而正是他的性认同与宗教价值观之间的冲突造成了这个局面。对奥利维亚(或对每个人)来说,愤怒会是一种痛苦的体验,她的愤怒,与她继承的视愤怒为“不好的情绪”的家庭价值观,是这两者的冲突导致了她的痛苦。


对意识的否认
 每当我们开始否认的时候,无论否认的是感受还是事实,我们就是在否认自己的意识。换言之,假借这个防御机制,我们拒绝承认自己知道或多或少是对的事实,并因此分裂我们的意识,否定对这一部分的认知。这样听起来好似防御机制是我们有意识的决定,恰恰相反的是,所有防御机制都是无意识发生的,它们在我们的意识之外——如果我们知道自己在做什么,防御也就失效了!


 这有一个很有名的例子:在1986年上映的一部影片《心火》(Heartburn)中,女主角雷切尔·山姆斯泰特有一天去找她的美发师,听到一个关于丈夫出轨的故事,故事里那个妻子却丝毫都没觉察出来。雷切尔听完后如梦初醒:其实她从内心已经感觉到她的丈夫马克对婚姻不忠,但她却始终对自己和外人坚称婚姻幸福,在她听完美发师讲的故事后,防御遭到瓦解,她一直试图逃避的令人心碎的真相闯进了她的意识。


心理治疗与日常生活中出现的否认

 心理治疗师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否认方式,认知行为学家不会去直面否认,而是教授一些更为有效的应对行为,受训过心理动力学治疗的人则选择开门见山地指出问题,而后观察访客防御意识的方式。比如,我会告诉我的访客:“你一直在说你‘接受’了事实,可以坦然面对母亲的离世,其实相反,我认为你是承受不了对她的思念。”
正如我在本章前面提到的(第57页),压抑或否认不是一次性事件,因为受到压抑或否认的情绪总是“想”逃跑,它们是一种需要持续努力去维护的不稳定状态。一种典型的努力方式就是对真相反面的不断重复,如同上述的例子:在还没有真正接受母亲离世的事实时,她坚持说自己已经能够坦然面对。这种重复仅会发生在自己的头脑里——就像我的那位朋友,他一直告诉自己他不是同性恋——或者大声对他人说出来,像《心火》中的雷切尔,频繁地与他人谈论自己的幸福婚姻。在400多年前,莎士比亚巧妙地捕捉到了该动力机制,按他当时的话来说:“我觉得,那女人申辩得太多了些。”(《哈姆雷特》第三场第二幕)


 和其他防御一样,否认也有其正常与有益的功用。譬如,我们很多人实际上会否认我们正在死去。若对自己诚实的话,我知道我并不真的认为如此——至少不会一直这样想。如果我认同这句话,我或许会生活困窘,实现目标无望。如果我的身体终究会散架,我会死去,那今天去健身房的意义是什么?有时候,暂时的否认会帮我们面对难以承受的损失:我们或许会否认自己感受到的万分伤痛,因为突然面对全部的痛苦可能会把我们击溃,我们也许需要慢慢地、一点一点地去意识到自己的损失。

防御的目的
没有人会用到每一种防御机制。在每章的“防御的目的”环节,我会把每种防御机制的外在呈现与内在思维过程悉数讲到,这样有助于你决定是否要依赖这种防御,尤其是你所依赖的防御模式会如何影响你的关系,同时我还会教授你如何在他人身上识别这种防御。


记住一件事:当你感觉很多陈述都适合自己时,不要就以为那意味着你陷入了大麻烦,或者自己有严重的问题。我们每个人都在依靠防御机制生活,这样做不是有精神方面的疾病——这是完全正常的行为。只有当我们太过依赖时才会成为问题,尤其是在我们使用的防御机制会在其他重要方面伤害到自己时,才的确需要引起我们关注。


需求与依赖

我们很多人都会难以承受自身的需求与这样一个事实,即作为人类,我们需要通过他人来满足这些需求。这通常是由于我们在生命早期的依赖经验是有创伤或十分不可靠的,于是,我们便将对需求的觉知压抑了下来,变得极其独立,自给自足。我们还会否认自己感到的某些需求和欲望。


在很多家庭里,表达需要是被抑制的,而依靠自己则会受到表扬。因此,这些家庭里的成员学会了否认自己的需求,还常会表现得雄心壮志。一方面,压抑对需求意识的能力有利于人们追求一些长远目标,而这些目标包含着对自身的大量剥夺;在另一方面,当我们完全剥夺了自己的需求时,极端的压抑反而会让人感到虚弱。否认对他人的需要与依赖会造成对他人的低估,从而破坏了我们的人际关系。


自身需求的感知。若朋友和家人过度依赖你去满足他们的情感或物质需求,那么你便不会以同样的方式求助他人,你会否认自身的依赖。若你建立关系的对象总是需要你多于你需要他们,这时候就要留意,尤其当你对那些“需要太多”的人感到不满或有所批判的时候。


如上所述,那些受压抑或否认的需求并不会真的消失,只是我们淡去了对它们的意识,潜意识里的需求依然会以隐秘的方式呈现出来。那些醉心于工作,无暇顾及关系的人可能开始出现需要医疗的身体状况。压抑需要他人的意识的人经常选择从食物、酒精或药物中寻找慰藉。在成瘾人格中,你常会看到有些人对某种物质的偏好,那些东西他们能够买到,从理论上又可以控制得了,全然不似不可靠的人际关系。


若你有食物或物质相关的上瘾问题,你也许是在压抑或否认一种需求,即与他人的连接;若你性欲寡淡或对性完全不感兴趣,你肯定是压抑了自己的欲望;同样地,若你沉迷于情色,特别是当你身边就有一位浪漫的情侣或配偶时,你或许是在压抑你需要与依赖对方满足自己的性需求——你可以自己来满足!若你难以向他人寻求帮助,可能是你发现自己的需求是不被接受的。那些告诉自己不太需要朋友、亲密关系或性爱的人都是在否认他们的需求。
情绪


若你依赖压抑或否认应对强烈的感受,你可能已把这些感受驱除到了意识之外,并将自己视为一个冷静、镇定自若的人。也许你一直处于“平稳”状态,没有过大悲的时刻,但同时也没有大喜的体验。压抑自己感受的人会压抑他们所有的情绪,而不是其中的一两种。


若你的生活看起来“风平浪静”,或者你常感到无聊(这也就是说,如果你最认同第三组的陈述),那就是压抑在干扰你。如果你的生活被逻辑主导,没有给情绪留一席之地,那不妨问问自己你的感觉都去了哪里。因为情绪是所有关系生命力的体现,你也许发现自己成了孤岛,与认识的人失去了联系,无论他们是朋友、同事或伴侣。
人们最常否认的一种感觉是愤怒。正如在第三章中所说的,沮丧、愤怒、狂暴及偶有的仇视是人类情感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总是会在我们所有的关系里伸头露尾。若你从未生过气,你也许是在否认自己的愤怒,特别是在你能客观看到自己有合理的理由去生气的情况下。若你知道在某种情况下,你应该挺身而出,但却一如既往地忍让——比如某人利用你或让你失望,这也许是因为你害怕因愤怒而带来的结果,从而选择了否认。


根据我的经验,大部分的家庭都在抑制对愤怒的表达。愤怒可以变得非常有破坏力,尤其在它以暴力的方式表达出来的时候。但当我们有充分的理由感到愤怒时,愤怒同时也具有其自身的价值——譬如在我们遭受朋友或同事不公对待,或者某人蓄意伤害我们的时候。愤怒会驱使我们离开有破坏性的关系,并让我们在生活中做出必要的改变。愤怒教会我们对抗不公,无论是在家庭里、工作中或者更大的社会组织团体里。


另一种人们有意压抑的情绪是面对失去时的悲痛或伤心。我们压抑悲痛成了一种文化,很多人认为眼泪代表了软弱。若你在失去以后很快便能恢复过来——无论是结束一段关系,或者是失去一位朋友——你也许是在压抑痛苦与悲伤;而若你是那个告诉别人“不要为打翻的牛奶哭泣”的人,你也许倾向于否认自己的失落感。


自尊

在某些方面受到情感上的伤害,或者对我们是谁感到羞耻的经历令人非常痛苦,于是我们压抑或否认对它们的意识。而且,我们会专注于让自己及生活看起来一切“正常”甚至更好,作为对真实自尊的一种替代。如果你发现自己很在意外表,想确保他人觉得你“很不错”,或者身材很好——若你最为认同第五组的陈述——你可能是在压抑自己对羞耻的感知。

否认自身受伤或有缺陷感的人经常发展出有意识的优越感,随处炫耀优势,寻求他人的赞美。他们会看不起他人,觉得不如自己;也因此,他们难以与任何人维持亲密接触。因为他们压抑了自己的羞耻,任何可能让他们自惭形秽的东西都使他们感到受威胁,他们还会发现很难对自己犯的错误负责任,而是选择责怪他人。频繁的指责造成关系的激烈争执,从而让受到指责的一方想从关系中退出,所以,责备者的朋友、同事或亲近的人会与其保持情感上的距离。


如果你强烈认同第二、四或六组的陈述,那么压抑与否认便不在你最强的防御机制之列,因而下面的练习不太适用于你。但你依然不妨跟着练习,因为这有助于你熟悉掌握接下来章节中的练习方法。

1.想知道压抑与否认是否在严重影响你的心理状况,先检查一下哪些表述适合你:

·我经历过巨大的损失(比如说,结束过一段友情或恋情),但却觉得这没什么。
·我受到过严重的侮辱或冒犯,但却没有发作。
·在我最后实现自己的目标时,并没有期待中那么高兴。
·似乎其他大多数人对待生活要比我的反应大。


内心对一些强烈感受怀有极度恐惧的人会否认某种特别的感受,但他们倾向于压抑自己的所有情绪。当你偶尔感到好像过得并不踏实,对自己的职业及关系投入的情感很少时,也许你正处于强烈的压抑状态中。


2.若你认同上面第一部分的练习,那么接下来假设自己要参与一些与自己日常生活内容不同,而且对你来说完全陌生的活动,可能是去一个新俱乐部听你平时并不会听的音乐,可能是滑旱冰,或者前往一个不知名的乡村,走在你从未走过的街道上(当然首先要确保安全),和你不认识的人说话。

·你的内心会对走出日常生活方式感到抗拒吗?
·它会激起你哪些感受?
·你注意过自己在试图结束或减少这些感受吗?你的方式是什么?


你觉得这些经历会令你痛苦吗?

 特别依赖压抑与否认这两种方式去回避强烈感受的人,一般会用逃避可能激发这种感受的局面来组织自己的生活,尤其会选择充满局限性的生活方式。在面对全新经历时,你会清楚地感受到自己的抗拒。


3.回顾你以往的关系——恋人之间、同事之间、朋友之间——看是否总是他人依赖你多于你依赖他人,若是这样,你可能在否认自己的需求。
4.如果你认同上面的第三个练习,试着向朋友、同事或家人请求帮助,可能那件事会很小,但当你张口时,一定记得说“我需要你的帮助”。你可能不得不先打败自己的抗拒,还有你自创的那些不假借他人之手的所有借口。用心体会你在请求帮助时的感受,你越感到不舒服,越能说明你在压抑自己的需求。
5.要你回忆自己感到羞耻或丢脸的某个情景,你是否想到了?如果你想不出任何情景,那可能说明你非常压抑自己,因为每个人在某一刻都会感到羞耻。
6.仔细看看自己的行为,以及当时他人是如何说你的:

·当朋友、同事或家人批评你时,你发现自己经常会生气并充满防御吗?
·当问题出现时,是否曾有人说过你不为自己的错误承担责任,反而去责怪他人?
·你的朋友或家人说过“你接受不了批评”吗?
·你会偶尔感到有优越感,轻视他人,特别是当这些人无法很好地处理他们的情绪时?

若你对以上任何一个问题的回答是“是”,那可能你在与潜在的羞耻感做斗争,但却压抑了对它的感知。


小结
 这些简单的练习可以帮你开始辨别压抑与否认在自己生活中扮演的角色。每个人都在不同程度地依赖压抑与否认,但若你过度依赖,你可能会发现自己的情感世界充满局限,并且难以发展出任何有深度的关系。通过做这些练习,你也有机会一瞥自己防御背后的内心真相。
整理:十月


微信扫一扫,开启免费咨询

预约电话:025-84584678
地 址:南京市龙蟠中路329号(陶然苑)203室 (南京电视台对面)
分部地址:南京江东中路奥体名座E座805、806

扫一扫
关注微信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南京地区心理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