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晓然心理咨询专注南京地区心理辅导,是您身边专业、贴心的心灵伙伴!

首页 / 心理美文

潜意识真的存在吗?

发布时间:2019-11-12 浏览次数:1586

来源:李松蔚(therapistlsw)



曾奇峰,在心理咨询界是一个如雷贯耳的名字。圈外人也许不了解,但是国内从事心理咨询行业的人,无论做不做精神分析,恐怕没有不知道他的。一部分原因在于曾老师很早开始做专业上的培训,影响力极大(江湖人称精神分析「播种机」)。另一部分原因是讲课确实好。有的精神分析师讲课很严谨,无一字无来历,但听久了容易走神。曾老师不是。讲多久都是掌声笑声不断,满堂喝彩。


精神分析师有不同的个性。同样一套精神分析的思想,配上不同个性的分析师,最终会与各人的工作风格水乳交融,呈现出独特的光彩。这样说来,曾老师的个性可以直接概括为一个字:疯。


真的很疯。比如一个妈妈说,她担心孩子将来不学好。曾老师就一本正经地说,担心是潜意识里的期待,妈妈潜意识里期待她的孩子不学好。


????


你不知道这个人是开玩笑呢,还是真的疯了。这么说吧,我在公号上回答的那些问题,脑洞稍微清奇一点,有些人就受不了,觉得我在故意气人。这些人要是直接听曾老师讲话,估计就气炸了。


他的犀利。他看着你越瞪越大的眼睛,会邪魅一笑。意思是:「我知道你看我像疯子,只有疯子才这么说,哈,你就随便听听吧。」


他不是非要你接受什么。这份洒脱,在我看来是更难能可贵的一种品质。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我曾经被无数次问过这样的问题:某个人靠不靠谱?某个说法是不是胡说八道?某个主张怎么跟主流心理学完全不一样?——好像要代表真理消灭一切「异端」的样子。搞得我很紧张,有些好玩的想法也不敢说出来。太较真了也不好,会失去很多乐趣。


具体到精神分析,很多人关心的是:潜意识真的存在吗?它在科学上明明是无法证明的概念,有人还用它来解释各种现象,这不就是在胡扯吗?趁这个机会,我想谈谈我对这一类问题的看法。


潜意识是什么?看不见,摸不着。它是你的一种想法,又是你从来没想过的想法。想过了,它就不是潜意识了。你迟到了,说是因为堵车,我就说是你的潜意识想迟到。你不同意也没用。理论上,我可以把任何你不同意的想法都说成潜意识。你越不同意,我越有信心。反正潜意识嘛。



创造这个概念的人,简直是天才。


「潜意识真的存在吗?」在我看来,这个问题就不该问。因为潜意识是一个被创造出来的概念,本来就不是实体的存在。就像几何题里的辅助线,原来没有这条线,解题者人为地画出这条线,用来实现简化题目,另辟蹊径的目的。所以与其争论它是不是存在,更重要的问题是:「潜意识这个概念为什么会被创造出来呢?有什么特别的用处?」


当然了,用处是为了让人活得更好。


那它是不是能达到这个用处?这才是关键:「潜意识这个概念,是不是真的能让人活得更好?」


答案是看谁来用,看怎么用。


关键在这个字:用。


曾奇峰老师是我见过的最擅于「用」潜意识的人。他知道怎么灵活使用这套理论,飞花摘叶之间,就让人产生立竿见影的变化。举个例子,一对夫妻,每个周末家里的气氛都非常沉闷无聊。丈夫一到周末就说累,躺在沙发上看电视,话都懒得说,更不用说起来活动了。妻子有很多怨言,但是怎么抱怨丈夫都不改。跟曾老师聊起这个情况,曾老师说:「在你丈夫的潜意识里,他需要被照顾。


这个解释对不对呢?你要让这个丈夫说,他觉得是鬼扯。事实上,丈夫就在现场,相当不屑一顾。他觉得自己就是累呀,哪来的什么潜意识。


但是妻子半信半疑。曾老师一本正经地说:以后他躺在沙发上你就知道,他潜意识里想要你照顾了。你就满足他,固定做三件事:帮他调好他想看的电视频道,给他盖上被子,再倒上一杯绿茶。


大家猜结果怎么样?


两个月以后,这个妻子打电话给曾老师,佩服得不得了。原来她真的这么做了几回以后,丈夫再回到家就不好意思躺到沙发上了。几周下来,丈夫越来越多地主动做家务。再后来几乎每个周末,他都主动带家人出去逛街或者爬山。


他们的生活真的,变,好,了。


现在要问这个丈夫,你相信潜意识这个说法了吗?我估计他还是不信,打死都不信。但是不信又怎么样?反正生活变好了,这个解释就是有用的。


同样的道理,换到开头的例子,妈妈担心孩子将来不学好,曾老师说担心就是潜意识的期待。妈妈可能并不同意。但她之后的担心确实变少了。她看到孩子打游戏,本来脱口而出想说「我看你迟早要被游戏给毁掉」,但一下子想起曾老师笑嘻嘻的脸:「担心是潜意识的期待」,这个妈妈就说不下去了,把惯性的说法咽了回去,换成一种更正面的表达。这样妈妈和孩子的关系就有了改善。


关于这个说法我有切身体会。我女儿两岁的时候迷上了剪纸,我很担心她用剪刀划伤自己,始终不敢放手让她练习。我的师叔刘丹老师——她是曾老师的至交好友——就用了潜意识的解释。她是这么说的:「曾奇峰说:担心就是潜意识的期待,爸爸在潜意识里希望女儿永远需要父母的保护。如果有一天你女儿真的受伤了,曾奇峰可能会说,她是在响应你潜意识里对她的期待。」她把这些疯话全算在曾老师的账上,最后说:「当然你也可以不听曾奇峰这一套。」气得我无话可说。


为了表示我一点都不「期待」女儿永远需要我的保护,我只好停止了担心。我女儿娴熟地掌握了剪刀,水果刀,菜刀。她现在切菜的刀工比我都好。


疯不疯不重要,好不好用才重要。


疯狂的观点往往比循规蹈矩的观点更好用。用曾老师的话叫做「陡峭」(有一段时间这个词也成了我的口头禅:「我想再来一个陡峭的观点」)。因为陡峭,所以才让人不得不从惯性中跳出来。一条平时走惯的路,再怎么不好走你都会继续走下去。除非平地上突然冒出一座奇峰,你才会停下来,无论如何都必须停下来,然后想一想。


多数时候人们不需要停下来。在自己走惯的路上一直走,循规蹈矩地走,这样最快,也不需要思考。而心理学要解决的问题,常常发生在少数时候,在原来的路已经不好走,甚至走下去是死路的时候。这时候我们就要想一想那些没有走过的路。


这就是「潜意识」最有用的时候,因为——正如前面的定义——它提供的全是你没想过的想法。


这些想法你大可以不同意。好的精神分析师从来不会按着你的脑袋,要你必须同意某个观点。如果碰巧哪个想法对你有用,就拿去用。剩下的,你爱同意不同意吧,可能不同意的效果反而更好。我看到的高手大师都有这份洒脱,和狡黠。


那些跟人争论「你必须接受潜意识这种说法,不接受就是阻抗」的精神分析爱好者,在我看来,就跟一定要对方同意「你不能用潜意识这种说法,因为无法被科学证明」的科学维护者差不多,不在乎观点对还是错,主要是人缺少灵活性。只愿意走自己习惯的路,只接受自己同意的东西。把本来可以很有趣的生活搞得无趣,甚至剑拔弩张。这方面,我很庆幸自己出道的时候,就遇到刘丹老师,曾奇峰老师这些妙人,用他们的亲身示范,在我的工作风格中种下了洒脱,灵活,和幽默的种子。


但我没有走上精神分析的道路,我选择了自己更喜欢的系统治疗,同时也从精神分析里吸取营养。作为一个局外人,以上就是我对潜意识的看法。我是一个理学博士,受了多年的科研训练,但我仍然不能替任何人回答潜意识存不存在。重要的不是我,而是你怎么看:能让你的生活变好,它就存在。如果不能,就去找能让你变好的存在。


作者:李松蔚 北大心理学博士,知乎心理学领域优秀答主。

本文只提供学习参考。我们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立即删除。


微信扫一扫,开启免费咨询

预约电话:025-84584678
地 址:南京市龙蟠中路329号(陶然苑)203室 (南京电视台对面)
分部地址:南京江东中路奥体名座E座805、806

扫一扫
关注微信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南京地区心理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