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晓然心理咨询专注南京地区心理辅导,是您身边专业、贴心的心灵伙伴!

首页 / 心理美文

原生家庭:父母已经有改变,但你看待父母的方式没有变

发布时间:2020-5-9 浏览次数:1272

在某次我的个人体验中,我对我的咨询师说:“两年时间里,你给过我很多解释,但我并没记住几个。”他看着我说:“你不需要记住这些解释,继续往下生活就可以了。”

我突然觉得,今天的我的确不是两年前的我了;明天的我,我等她来。

“老师,我不想再谈原生家庭了,我改变不了我的父母,我也能理解自己的一部分潜意识,可我还生活在原地。”咨询到一定阶段,几乎每个来访者都会在这个地方困惑。我也曾经咬牙切齿地跟朋友立flag:如果不是痛苦到不能承受,绝不再动用自我分析。该干嘛就干嘛,不好么。


总是倒腾过去留下的印记,而又在现实中看不到改变,真的是无力又迷茫;接下来就自问,咨询真的有用吗?我这辈子是不是就这样了,认命吧?


这个节点是个关键。如果就此中断了咨询,可能真的就变成了咨询没什么用——当然很可能你只是意识上觉得没用,潜意识发生了什么还不一定。从潜意识被意识化,到改变的发生会有一段距离,中间需要一些时间或者契机的转化过程。即使真的没什么用,这段经历也会成为你人生之河向前奔流中岸边的一处风景。


我想说,等一等。改变需要主动去创造,也需要等待。


我有一位男性来访者,我们进行了二十几次的咨询,他的咨询目标是改变自己的强迫性思维。有一件他跟家族父辈叔叔们之间的事情,困扰他好几年。平时的生活工作可以正常进行,只是闲下来时就会一直想,睡不着,睡着之后醒了再想;虽然明知道那件事不会有让自己满意的结果。中间我给了他很多分析和解释,他表面上很认同,然而他并没有停止去想。

最近的一次咨询开始,我对他“动手”了。我说:“你这么痴迷想这件事,一定是有什么好处,能告诉我吗?”他愣了一下,马上反对:“好处?哪有什么好处,你知道我多痛苦啊。”随即他转移了话题,我在心中作了标记。


我知道,我要在这里等一下来访者;而来访者,也需要等一下他自己。


咨询进入尾声,他突然对我说:“我好像知道了那个好处……”“哦?”我开始好奇。他有点不好意思:“我不断去想让我感到很痛苦,我想让那些长辈们看到我的痛苦,以后他们就不敢对我进行道德和金钱上的绑架了。我需要用痛苦去震慑他们。”


我笑了:“这可是你自己发现的呦。”他眼里立刻有了光彩。喃喃自语道:“就是这样。”重复了四次。


我不知道这样的发现对这个来访者改善他的强迫性思维在多大程度上起作用,但在未来,可以相对自由地使用这个功能:在面对家族长辈们时,“假装”痛苦以不再被“胁迫”,回到自己时,也不必以强迫思维自我折磨。有意识和无意识是同一件事情的一体两面,但学会分开去用,带给个人的感受差距,实在太大。


作为咨询师,同时我也是来访者。


在作为来访者的初期,我开始做笔记,在每次咨询过后记录一些关键词和咨询师给我的解释。我看见很多陌生的自己,或错愕或沮丧,经常在结束后久久不能平静。我也以为,只要我得到了更多的分析和解释,人生就将从此不同。然而毫无悬念,我的咨询顺利地遇到了瓶颈,而且不止一次。


我跟咨询师说:“咨询了这么久,觉得自己还是没有什么长进,有点受够这样的自己了。”咨询师回应:“这听起来像是我的问题。”说完我们一起笑了。

还好我对这样的状况是有一些心理准备的;当感觉没话题可说的时候,咨询还是照常进行。大概是在几十次咨询之后,我就不再做笔记了,这个变化当时浑然不觉;再后来那些笔记都没有翻过。

把改变的唯一或最大希望寄托于咨询,无异于把自己的生命彻底交给另一个人。改变是经由咨询过程发生的,却不仅仅限于咨询之中。如果你的咨询正处于上述的疲倦期,除了和你的咨询师讨论之外,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 



1.父母已经有改变,但你看待父母的方式没有变

在自我的心理防御机制中,有一种叫做“他人的可塑性下降”;意思是,你始终以一种固定不再变化的态度看待他人,而忽略了对方有成长的可能。父母也在成长,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容器也在变大变宽,只是我们选择性的不去看见。我们更多内化的是父母早期对待我们的经验,带着它们生活很多年,甚至严重影响社会功能。


可是我们忘了,自己已经是成年人了,父母真正可以左右我们的资源和能力越来越弱;只是我们接着又启用了“自我的可塑性下降”的防御,让自己觉得无力改变眼前的一切。


就像电视剧里说的:接下来我要做自己觉得更好的自己,而不是别人认为的更好;或者是我以为别人认为的更好的自己。


我知道有人会立刻说:“我的父母没有变啊,从小到大他们就是那个态度对我,无论我做什么,他们都看不见我的好。”这个情况的确存在。咨询要做的事情之一就是修复和内在父母的关系,通过咨询师以和父母不同的更恰当的方式对待你;而在现实中与父母无法和解的部分,不必硬碰。


2.改变很快,回到原点也很快

有些来访者,得到一个领悟马上在行为上有一个改变,挺让人惊喜的。比如鼓起很大勇气终于换了一份与家人意见相左的工作,很快就可以春风得意马蹄疾了。可是好景不长,在新环境中又遇到了困难。


你可曾听过来自家人这样耳熟能详的话:“怎么样?当初不听话,我们会害你吗?”接下来你感到很, , 懊恼,听不进去他们再次热心为你出谋划策,痛恨自己为什么不争气,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真的很难。


真正可以开始改变的起点,恰恰就在这里。如果你顺势被别人的评价系统再次卷走,就要再次重复那些无奈;越是这个时候,越要把自己放到一个平坦的位置,回到自身的价值系统中。


如果做不到,去找咨询师;或者找身边可以利用的资源,那些可以给你鼓励更少打击你的朋友们。总之,这是一个涉及内在分离——个体化的议题,这里不再详述,需要你回到咨询中去探索。


3.持久的改变需要几个循环往复

慢慢来,才是比较快的。那些被我们使用了三、四十年的模式,在和咨询师的关系中被“晃动”,而后有些惊慌失措或者恐惧回避,这是很正常的——即便这个“晃动”是优于过去的关系的。

比如过去父母总是以指责的方式对待你,而你的咨询师更多是对你的陪伴和理解,这份新关系会让你紧张,但请不要逃开;随着咨询的进展,你会生长出新的力量再次融入社会,就像宇航员在太空作业,中间需要回舱修整,而咨询就是这样的容器。


咨询内外是一个整体,需要内外兼修。在咨询内探索过去不被了解的部分,在咨询外用于社会功能的伸展发挥;虽然过程中有恐惧彷徨,也需要历经忍耐和等待。如此经历很多次往返,慢慢靠近想要的生活,成为更加和谐的自己。


* 案例细节均已进行虚构化处理

来源:曾奇峰心理工作室

本文只用于分享交流

微信扫一扫,开启免费咨询

预约电话:025-84584678
地 址:南京市龙蟠中路329号(陶然苑)203室 (南京电视台对面)
分部地址:南京江东中路奥体名座E座805、806

扫一扫
关注微信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南京地区心理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