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晓然心理咨询专注南京地区心理辅导,是您身边专业、贴心的心灵伙伴!

首页 / 心理文章

预防自杀意识

发布时间:2021-9-22 浏览次数:979

预防自杀意识


9 月是美国的全国自杀预防月 全国精神疾病联盟于 2008 年指定了这一名称,以帮助消除有关自杀的对话,并向受其影响的人传达重要信息和希望。



世界预防自杀日也在每年的 9 月 10 日举行,由国际预防自杀协会 (IASP) 组织并得到世界卫生组织 (WHO) 的认可。今年世界预防自杀日的主题是“通过行动创造希望”。国际社会呼吁所有人采取行动,在全球范围内增进对自杀的了解和预防。

痛苦的自杀统计

我们很难理解我们国家关于自杀的事实。据CDC称:

  • 总体而言,自杀是美国第 10 大死因
  • 它是 10 至 34 岁人群的第二大死因
  • 自杀在 2019 年夺走了近 48,000 人的生命,大约每 11 分钟就有一个
  • 1999 年至 2019 年间自杀率上升了 33%
  • 美国印第安人/阿拉斯加原住民和非西班牙裔白人人口的自杀率最高
  • LGBTQ+ 年轻人的自杀行为和意念发生率高于异性恋同龄人
  • 2019 年,1200 万美国成年人认真考虑过自杀,140 万人尝试自杀

全球数字同样令人痛心:

  • 每年有700 000+ 人死于自杀,每 40 秒就有一个人
  • 2019 年,77%的自杀发生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
  • 每有 1 人死亡,就有20 名成年人企图自杀

我们必须提醒自己,这些不仅仅是数字。他们代表发现无法继续生活的人类。这就是为什么这个月——每个月——我们都必须努力认识到他们的痛苦并帮助他们找到生存之道。

不要成为神话的受害者

人们试图应对亲人的自杀死亡,有时会错误地描述该人或导致他们选择死亡的原因。自杀身亡的人常常被称为“自私”,因为他离开了困惑和悲伤的家人、朋友和同事。最近的一篇文章指出,这只是对亲手死亡的众多误解之一:

假设:他们想要关注事实上,许多人不想死,只是无法忍受他们所感受到的情感和/或身体上的痛苦。

假设:他们很虚弱。事实上,他们可能已经忍受了过多的挑战,并希望改进数周、数月或数年,最终发现它太难了。


假设:他们从未真正尝试过寻求帮助。事实上,在大多数情况下,当他们所有其他努力都失败时,自杀是最后的手段。

假设: 他们没有考虑他们的死会如何影响他人。许多考虑自杀的人坚持下去,因为他们不想伤害亲人。如果他们确实死于自杀,他们可能认为这会减轻照顾他们的人的负担。


留意触发器

许多感受和经历会诱发自杀念头;但是,有一些常见的触发器:

  • 内疚羞耻或无价值感
  • 社会孤立或孤独
  • 严重的健康问题
  • 对未来无望
  • 严重的心理健康症状,如抑郁创伤后 压力精神病

毫不奇怪,患有抑郁症的人死于自杀的可能性是没有抑郁症的人的20 倍重要的是要注意家人或朋友的抑郁症状,例如悲伤、易怒、对喜爱的活动兴趣下降、睡得太多或太少、食欲改变、健忘和缺乏自我照顾。

最重要的是,不要害怕询问一个人是否有自杀念头。你会不会做出自杀个别想到做这个...但你确实可以打开的通信线路的。知道他们可以与您讨论此类想法,此人可能能够向前迈出一步以寻求帮助。

说什么 - 而不是

两次自杀幸存者 Kimberly Zapata 强调,对一个正在考虑自杀的人说点什么总比什么都不说要好。然而,从她的第一手经验来看,重要的是说一些不会让那个人感觉更糟的事情。以下是她与有自杀倾向的人交往的一些建议,以及要避免的评论和问题:

说“那一定很可怕。对不起,你一直感到如此孤独”,而不是“你怎么了?”

说“这听起来很糟糕。你愿意跟我多说几句吗?” 而不是“没那么糟糕”。

说“你对我来说意义重大”,而不是“但你有这么多的生活要为之奋斗”。

说“感到如此孤独一定很难受。我能帮上什么忙?” 而不是“振作起来!”

说“我很担心你。你想谈谈你的感受吗?” 而不是“你不会做任何愚蠢的事情,是吗?”

说“我为你而来。你不必独自经历这一切”,而不是“它会变得更好。”

说“有希望。让我来帮助你”,而不是“保持坚强”。

确定预防策略和计划

一旦考虑自杀的人可以轻松地讨论这些想法,请帮助他们采取下一步行动。如果他或她感到沮丧,尽你所能为他们提供专业的心理健康护理。治疗可能包括治疗药物治疗或两者的某种组合。保持沟通畅通,做一个好的倾听者。支持他们生活中的例行公事,这可能是有益的。您可能还建议听音乐或写日记。鼓励与家人和朋友保持一致的联系和互动。


一年前我开始为《今日心理学》投稿时,我不知道这些帖子将如何提升我对成千上万致力于我们国家和世界心理健康的专业人士和志愿者的欣赏。Karl A. Menninger 说:“希望是正常生活的必需品,也是对抗自杀冲动的主要武器。” 让我们继续致力于创造这些希望的灯塔。

作者:Anton C. Bizzell 医学博士

来源:《今日心理学》

转自今日心理学,本文仅用于分享交流,传播心理健康知识,如原作者不愿在本平台发布,请联系我们删除

微信扫一扫,开启免费咨询

预约电话:025-84584678
地 址:南京市龙蟠中路329号(陶然苑)203室 (南京电视台对面)
分部地址:南京江东中路奥体名座E座805、806

扫一扫
关注微信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南京地区心理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