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晓然心理咨询专注南京地区心理辅导,是您身边专业、贴心的心灵伙伴!

首页 / 精神分析

弗洛伊德创伤研究的3个阶段

发布时间:2022-10-16 浏览次数:1245



弗洛伊德关于创伤研究的3个阶段

韦哈盖尔(Paul Verhaeghe)从拉康学派的观点详细阐述了这一理论:

应该明白,用孤立的方法研究弗洛伊德关于创伤的理论是不可能的。我们的思考至少必须包含3 个不同的主题:第一个主题为创伤与幻想的关系,此与弗洛伊德的创伤致病理论有关;第二个主题围绕一般意义上的心理功能和特殊意义上的记忆功能,此与弗洛伊德的结构理论有关;第三个主题则涉及治疗目标

从这3 个方面去研究弗洛伊德关于创伤的理论一一病因、心理结构和治疗目标,我们会发现,弗洛伊德的理论在不断地发展着,在这个体系中只有3 种观点保持不变:

(1)创伤向语言的转化障碍

此为创伤后最显著的临床特征。现在,神经科学的发展已经证实,创伤患者的言语表达中枢有比正常水平低的血液供应,而记忆也未能很好地在海马进行整合,因此,患者无法在“皮质”层面正确表达。

(2)创伤总是有性的特征

尽管,根据弗洛伊德关于“驱力(Trieb)”的观点.“性”应该被理解为“与驱力有关”,“冲动性的”,临床所见,几乎100%边缘性人格障碍的患者均有着性的创伤,但在此,性的侵犯只不过是多种强迫性重复的一种,也是很多复合创伤的内容之一。

(3)创伤总是与冲突有关

这涉及到不同的防御机制。在此,弗洛伊德超越了最初的问题,即,不再将重点放在究竟创伤事件是否已经发生,而是转移到对结构的理解上去,很明显,创伤的意义在这一新理论中发生了改变。

弗洛伊德在他那个时代对创伤的事实性没有任何怀疑。他所关注的重点为创伤的记忆痕迹为何不能用言语表述。今天,我们知诮,这种记忆上的“遗忘”与“表述记忆”的不完整与“隐性记忆”的片面传递有关。弗洛伊德并不怀疑创伤性记忆是可以用言语表述的可能性。催眠实验使他认定:恢复完整的记忆和言语表述应该是可能的。不过,在他的临床实践中,他的患者没有通过治疗恢复完整的言语描述,而是出现了新的联想链,引发对更早创伤的回忆,而且,这些创伤通常带有性的特征,这一发现在19 世纪的末期相当令人震惊。

弗洛伊德发现,要在患者的故事中区分现实与幻想之是不可能的。在结构理论下,人人皆存在着“创伤”。外部因素所致的真实创伤不可避免地会与主体的自身驱力所致的结构性创伤发生交互反应。此时,幻想发挥作用,使得在象征中不能找到足够答案的东西得以释放。有现实创伤的创伤性神经症可导致实际症状的产生,如众所周知的心身症状和精神崩溃。

自身驱力所致的结构性创伤在真实创伤的介入下找到一条特殊的防御通路,即最初的内部冲突部分外射,继而泛化,即便今后没有外部创伤存在时,仍以类似的方式应对。所以,每个人不可能逃离内部冲突情境,这其实是投射的根本原因。

这时我们所面临的双重问题为:❶幻想作为防御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❷内在的创伤因素可以与快乐和满足相关的驱力始终连在一起。

在弗洛伊德对这两个问题的阐述中,我们看到,他越来越少的关注需要确定的外部创伤,而对内部冲突的注意变得越来多。

1916年,弗洛伊德阐述了创伤的完整观点.“我们将‘创伤’这一术语应用到一种体验中,这一体验在短时期内导致了精神的太过强大,而不能用正常方式加以应付或处理被放大的刺激,这必然导致了能量运转方式的待续性失调。”

他发展这一理论的方式意味若与治疗最终目标有关的新观点。以往的治疗目标相对简单:致力于让患者将其创伤历史一一尤其是那些被遗忘的部分一—变成言语,即那些因防御机制而被压抑的部分,治疗师的最终目标是将这一记忆过程尽可能完整地变成言语表达出来。在弗洛伊德发现婴儿性欲以及随后与之相关的幻想后,上述观点不再站得住脚。在弗洛伊德1914年的一篇著名的名为“记忆、重复和修通”的论文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治疗目标认识的转变。

该论文近乎完全地削弱了对遗忘过程的分析性意义,其结果是遗忘作为一个重要治疗目标的的观点就此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分析那些从来没有被忘记的东西。弗洛伊德认为,这来自决定一个人神经症核心的潜意识幻想。在他的临床实践中,弗洛伊德发现许多患者倾向于重复那些给他们带来很多不快乐的事情。创伤性神经症者为什么不得不反复重复他们最初的创伤,尽管只是用一种碎片式的方式?在“超越快乐原则”中,弗洛伊德使用了“强迫性重复”的观点,即为心理组织将创伤同能指(signifiers)结合起来的结果。这一结合过程对随之而来的宣泄很有必要。创伤的特殊特征是取法与符号的联系,这就是为何创伤患者不能用言语表达的心理机制。弗洛伊德在他对战争神经症的研究中增加了另一种特征:创伤对躯体上受损的一个人有较少的冲击。看起来好像损伤作为一个和言语释放相类似的躯体方面发挥着作用。同样的机制可在有创伤性历史的自杀自我攻击的患者身上发现。可以将许多患者的自伤自我毁灭行为视为释放张力的形式。


转自心理学空间

作者:施琪嘉

来源:《创伤心理学》

本文只用于分享交流,传播心理知识,提供学习参考。我们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版权属于原作者如原作者不愿在本平台发布,请联系我们删除



微信扫一扫,开启免费咨询

预约电话:025-84584678
地 址:南京市龙蟠中路329号(陶然苑)203室 (南京电视台对面)
分部地址:南京江东中路奥体名座E座805、806

扫一扫
关注微信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南京地区心理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