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晓然心理咨询专注南京地区心理辅导,是您身边专业、贴心的心灵伙伴!

首页 / 心理知识

一致性反移情和互补性反移情

发布时间:2024-8-11 浏览次数:372


一致性反移情互补性反移情概述
海因兹·芮克 Heinrich Racker(1968)
《移情与反移情》

1

一致性认同(concordant identification)建立在内摄(introjection)和投射( projection)的基础上。换句话说,建立在位于内在的外在客体的共鸣(resonance)基础上,建立在把属于另一个人的东西当作是自己的东西的认识之上(“你的这部分是我”),建立在自己的东西等同于属于另一个人的东西的等式之上(“我的这部分是我”)。

互补性认同(complementary identifications)有着相同的固有过程,但是互补性认同涉及的是病人的客体。

分析师人格各部分之间的冲突越大,他在整体上进行一致性认同的困难就越大。

2

患者将分析师看做是一个内在的(被投射的)客体,因此分析师感觉自己也是那个内在的(被投射的)客体,这一事实产生了互补性认同;也就是说,他用这个客体认同了他自己。

互补性认同与一致性认同的命运密切相关:当分析师无法进行一致性认同,并且拒接它们时,某些互补性认同似乎就会变得更加强烈。

很明显,分析师拒绝自身的某一部分或某一倾向(例如拒绝自己的攻击性)可能导致分析师拒绝病人的攻击性(从而导致了一致性认同失败),而且,这一情景导致了分析师更多的互补性认同——互补性认同于病人的攻击性所针对的拒绝客体。

3

目前使用的术语“反移情”一词只适用于互补性认同;也就是说,适用于分析师的那些心理过程,因为他觉得自己充当了、并部分认同于病人的内在客体,于是病人就成为了分析师内在的(被投射的)客体。

通常而言,被排除在反移情概念之外的,是一致的认同——分析师的那些心理内容是因为分析师成功地共情病人而得以产生,而这些内容真正反映和再现了后者的心理内容。

也许我们最好要遵循这种处理(usage),但是,在有些情况下这么做是不明智的。


首先,一些作者会把一致性认同纳入反移情概念之中。因此,我们面临着一种选择,即,是从这一术语开始着手,还是同意这个广义的术语。

我认为,由于各种原因,更广义的意义可以是优先选择的。

如果我们认为分析师的一致认同(即,分析师的“理解”)是他过去自我历程的再现,特别是他自己婴儿期的再现,而且这种再现或再体验借助于对病人刺激的反应得以完成,那么,我们就会更愿意将一致性的认同包含在反移情的概念之中。

此外,一致性认同与互补性认同密切相关(因此与通俗意义上的“反移情”也密切相关),这一事实使得区分、但并非完全的将这两种术语分开更为可取。

最后,我们应该在内心承受移情的倾向,即一致的认同在很大程度上源于升华的正向反移情,这同样与广义的反移情共情有关。


因此,所有这些都表明,接受反移情是分析师对病人心理反应的总和。如果我们接受更广义的反移情定义,那么上述两个方面之间的区别仍然必须加以界定。

一方面,我们把分析师作为主体,把病人作为知识的客体,这在某种意义上宣告了“客体关系”的无效;恰当地说,这种关系在主体和客体的各个部分(经验、冲动、防御)之间产生了近似的统一或同一性。必要时,可将与该统一有关的进程的集合指定为“一致性反移情”。

另一方面,我们和许多其他人一样都有一种客体关系,一种真正的“移情”,在这种移情中,分析师“重复”以前的经验,病人代表了分析师的内在客体。这些经验的总和也一直持续存在,可以称为“互补性反移情”。

4

下面的这个案例可以恰当的说明这两个概念。

假设一个病人用自杀威胁分析师。在这种情况下,有时候,分析师会拒绝一致性认同,而且,分析师加剧了他对受威胁客体的认同。

这种威胁带来的焦虑会导致分析师产生各种反应或防御机制,例如对病人的恼怒。

这种焦虑和烦恼的内容是“互补的反移情”。对他的烦恼的感知,可能反过来又会在分析师身上产生负罪感,而这些负罪感会导致对补偿的渴望,并加剧一致性的认同和一致性的反移情。




微信扫一扫,开启免费咨询

预约电话:025-84584678
地 址:南京市龙蟠中路329号(陶然苑)203室 (南京电视台对面)
分部地址:南京江东中路奥体名座E座805、806

微信公众号

助理微信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南京地区心理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