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晓然心理咨询专注南京地区心理辅导,是您身边专业、贴心的心灵伙伴!

首页 / 儿童与青少年

李孟潮:青春期的认同转换

发布时间:2019-5-1 浏览次数:1159

总结起来,精神分析家对青少年心理状态的观点如下:

❶ 这是一个儿童与成人过渡时期,其心理状态受到了生理成熟的重大影响。

❷ 俄狄浦斯情结被重新激活,这个时期集中体现了儿童发展的变迁。

❸ 总的趋势是行动胜过语言。也就是说使用付诸行动胜过口头交流。

❹ 自恋利比多增加。

❺ 对父母的利比多灌注脱离,转换为对新客体的利比多灌注。

❼ 同伴小组在利比多灌注的脱离和转移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个转换的过程包括了人格的解构和重构,旧的认同被新的认同的替代。

❽ 青春期包括了对过去的客体以及童年的哀悼。

❾ 青春期也包括了认知的发展,尤其是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发展。(Leao, 1986)


上述心理特点其实用一个词就可以总结,便是“认同的转换”青春期之前的潜伏期个体的认同模式以超我认同为主。但是到了青春期,原有的人格结构在生理变化的刺激和文化角色设定的双重作用下,必须发生很大的改变,要不然就无法成人。


成人的标志便是形成稳定的同一性,也就是获得稳定的身份认同几十年前流传广泛的埃里克森学派,加上我们半生不熟理解,造成了心理治疗师们很多错误的印象,最具有代表性的有三个:


第一,青少年就是无法控制性冲动和攻击性的,所以出现越轨行为无所谓。

第二,应该给青少年充分自由,不要管他们。

第三,青少年重要任务就是形成稳定的身份认同,所以没有形成稳定身份认同的青少年就是有问题的。


其实,比较合乎研究结果和当今文化特色的说法应该是:

第一,不少研究结果提示,虽然青春期会有不少的家庭冲突,但是大部分青少年大部分时间都是能够和社会及成人保持比较和平共处,能够控制自己的冲动。虽然他们已经不再是“好宝宝”,但是不等于他们都要变成“问题青年”才是正常的。


第二,放任不管型父母的孩子有更高的心理障碍的患病率和发病率,甚至有可能超过了专制型父母的孩子。


第三,身份认同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可能在青春期就结束。(阿什福德等,2005)


安娜•弗洛伊德和埃里克森的有些说法其实只符合六十年代的文化环境,当时的青少年的确是不越轨不正常。这也提示我们,心理研究应该更多重视心理结构的形式,而不仅仅是内容。


内容总是不断在变,而形式是相对稳定的。超我的内容从古到今改头换面无数次,可是超我这个结构形式还是不变的。   


青春期是一个寻找身份认同的时期。身份认同找到了,就是形成了凝固的、稳定的、有持续性的自我,有了身份感


身份感的形成又是以自体的转换为起点的。最早的身份认同当然是起源于和母亲的客体关系如Grinberg等所言,在发展的过程中,与客体关系有三种联结形式,它们的相互配合决定了身份认同的形成。


这三种联结形式是:


第一,空间联结,包括了躯体自体在内的自体的各个部分之间要存在一定的空间排列顺序。这样一个人才能够分辨什么是“我”的,什么不是“我的”。

第二,时间联结。沿着时间顺序的各个自体表象的排列。这样,人才能分辨什么是过去的我,什么是现在的我,有什么相同和不同。有些人老是纠缠过去的事情,无法释怀,便是这方面的联结缺乏。

第三,社会联结。能够意识到身份的内涵。这决定了一个人的社会适应功能。有些人格障碍患者,他的空间联结和时间联结都不错,可是没有社会联结,也还是不行。换句话说,他们没有共情功能,体验不到别人的感受,活在自己的时空中。Grinberg等认为, 这种联结是通过投射认同和内摄认同形成的。有关社会联结,Leao进一步补充,认为在青春期由于自体的转换和认同的变迁,可以被加固或者破坏。(Leao,1986)


青少年开始不让父母进入自己的房间,开始穿一些奇装异服,便是在形成新的空间联结;他们开始追逐时尚,对老套的和幼稚的文化嗤之以鼻,便是在转换时间联结;他们开始以来越喜欢和同龄人泡在一起,便是社会联结的转换。


这一切转换的目的就是形成新的自恋模式。Deutsch (1967)就提到,青春期的核心事件就是自恋的提高及其变迁


当然Kohut的说法是,青春期的核心任务在于在自体重构中发挥好“理想”的作用虽然两个人说的问题本质上是差不多,但是我认为Kohut的提法还是深刻一些。因为自恋的问题最终还是落实到自我理想上。


其实青春期前不是没有自我理想,不过以前的自我理想需要在这个时候更新。这个自我理想更新的过程有些类似于重复以前的那个自我形成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最常出现的情绪便是抑郁和自恋性的暴怒。出现粘附认同、投射认同、超我认同等认同模式都会展现出来。


原来的无所不能的自体被激活,而同伴团伙这个时候起到了保护他的作用。同伴关系让原来的父母意象及其转换形式能够变成一种新的内化的理想形式,从而克服了对父母的失理想化带来的创伤深化的同伴关系维持了自恋的平衡和自体的凝聚性。青春期会出现很多理想形式,它们最, 后整合形成自我理想。自我理想的功能就在于克服原来的自体客体带来的失望。


如果青少年在婴儿期出现了足够好的照料,或者在青春期出现了创伤事件,那么这种转换就是很难完成的。青春期的心理状况会一直持续下去,直到成年。这些人(往往是人格障碍者)有很多特点,如病理性自恋,通过性行为和攻击行为来沟通(付诸行动),矛盾性、不稳定的关系等。


不难看出,这些特点和边缘人格是类似的,临床上我们可以看到有些边缘人格障碍者其实是比较温和的,比较好治的,这是因为他们的固着主要是在青春期,或者在青春期出现过“恰好”的客体,如同伴。其实这一类幸运的边缘人格者如果不经治疗,经历10多年后也可能自然缓解。




本文内容素材来自心理学空间网站,作者:李孟潮,文章只提供学习参考。我们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立即删除。 


微信扫一扫,开启免费咨询

预约电话:025-84584678
地 址:南京市龙蟠中路329号(陶然苑)203室 (南京电视台对面)
分部地址:南京江东中路奥体名座E座805、806

扫一扫
关注微信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南京地区心理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