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晓然心理咨询专注南京地区心理辅导,是您身边专业、贴心的心灵伙伴!

首页 / 心理文章

格式塔心理学及心理社会学

发布时间:2019-9-26 浏览次数:1823

弗洛伊德的理论启发了一批精神分析学家和心理学家去探寻团体和群体的本质。我们在前文中已强调过,暴众群体本身有自己的人格,这种集体人格与群体中个体的独立人格截然不同。只有首先清楚了这一点,我们才能够理解集体从众。像经济学家那样,将团体、群体和暴众理解为其中的利己个体决策的简单集和,是行不通的。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在他的论著《形而上学》中写道:“总体不再如前仅是堆砌,全部也和部分毫无关系。”

这一理念在格式塔心理学家库尔特·科夫卡(Kurt Koffka)的论述中也得到了验证:“整体不同于其部件的总和。

这一格式塔心理学的核心原则最初应用于关于视知觉的完形(visual perception)的讨论。当我们看一张图片时,看到的不仅是大量的像素和色点,还能在此之外看到一个(相较于像素及色点)颇为不同的物体的整体图像。视觉假象的工作原理是我们的知觉会随着视角的变化而变化。这种“整体不同于其部件的总和”的观念也和群体现象有关:一个群体就好比是一幅画,而其中的个体就好比是一个个单独的像素,我们仅通过观察其中的个体是无法理解整个群体的。


弗洛伊德的学生、精神分析学家威廉·赖希(Wilhelm Reich)将格式塔心理的原理应用在了一个不那么知名的社会科学范畴——心理社会学中。赖希生于1897年,和古斯塔夫·勒庞一样,对政治运动中的大众心理学——包括20世纪初期法西斯主义的兴起——颇感兴趣。赖希期望将政治科学和心理学的理念结合起来,他认为我们性格构成是社会制度和流程的产物。

他借鉴了马克思的某些理念,相信精神疾病并不是像弗洛伊德认为的那样仅和个人的性情有关,而是受到了他所处的家庭及社会经济环境的影响。


赖希和勒庞不谋而合,赖希认为社会团队对我们个体会产生影响,团体将我们塑造得超越了独立个体本身,在团体中,驱动我们的是团体的整体目标和欲望,而非其中具体个体的利益。团体和个体在相互影响中演进,反映了二者之间的矛盾冲突和张力。团队改变着个体,而个体同时也在改变着团体,琼斯镇的大屠杀事件即显示了这种互动反馈的过程,人民圣殿教也改变了加入其中的信徒个体:每个信徒入教伊始仅是普通的基督教徒,但是入教的这个选择改变了他们的生活、身份和命运;也许没有那么明显的是,这些教徒也同时改变了教派本身。如果没有办法蛊惑除了其亲信小团体外的其他人,也许人民圣殿教就会被历史轻易地遗忘,但是随着大量的个体教徒加入,并做好了牺牲一切维护教义的准备,这个邪教的本质和身份也随即发生了变化,没有它的广大信徒,人民圣殿教没有任何力量和影响可言。在教派转化信徒的同时,信徒也改变了教派。

赖希的理论和某些经济心理学的分析结论是类似的,例如在现代经济心理学先驱之一乔治·卡托纳(George Katona)的论著中,卡托纳关注我们的诸多个人目标是如何同团体目标产生互动的。

文内容图片来自网络,文章只提供学习参考。我们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立即删除。

 

   

微信扫一扫,开启免费咨询

预约电话:025-84584678
地 址:南京市龙蟠中路329号(陶然苑)203室 (南京电视台对面)
分部地址:南京江东中路奥体名座E座805、806

扫一扫
关注微信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南京地区心理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