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晓然心理咨询专注南京地区心理辅导,是您身边专业、贴心的心灵伙伴!

首页 / 自我成长

我们是如何逃避自我的?

发布时间:2022-11-10 浏览次数:311

谈及逃避自我的方式,我们便谈及了问题的关键:各种信息科技与我们的交互是如此引人入胜,给我们带来了如此巨大的成就感,我们会不会在此过程中失去探索更深层次自我的动机?这种危险是显而易见的:比起冗长的面对面交谈(包括那些充满紧张和困难的交谈)和可能会带来痛苦的自我反省,那些没有痛苦、给人刺激、让人娱乐的信息交互工具,例如手机、电子助手,机器人还有其他信息技术或人工智能设备,都是更加舒服的选择。




 


信息技术对我们的诱惑已经到了让我们感受不到诱惑的程度。或许我们现在非常喜欢我们的电子设备,又或许它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我们把这一切视为理所当然。

  

当然,还有很多不那么夸张的事例,也能反映出我们对电子设备的沉迷。当你因为电话对面不是人工服务,而是自动接线系统而松一口气时,你应该思索一下这意味着什么,思索一下这种自动接线系统是不是存在很久了。当你发现自己比起跟人交谈,反而更适应自动接线系统或者数字助手对话时,这一定是存在问题的。

 

当你为了网络信息、社交媒体和线上购物的便利,不假思索地牺牲个人隐私时,或许就应该考虑,有没有什么能抑制一下你在大数据监控下暴露自己方方面面生活的欲望,毕竟,像脸书一样的社交媒体,尤其是监控型社交媒体,为了满足广告商(或许还有其他人)尽可能多地了解你的需求,你暴露的深层次隐私越多,他们越高兴。

 

尽管很多父母显然不在乎手机等电子设备早就无差别地将他们自己的个人信息泄露出去了,但他们依然警告孩子说,不要在网上暴露太多的个人信息。当家长们提出警告时,孩子们最典型的反应便是:“如果每个人都这么做,这会有什么害处呢?

 

其中一个危害是,这会让我们更加脆弱,无力抵抗那些把我们视作“猎物”的人,无论是商业上的、政治上的还是性方面的。我们还应当考虑电子设备对年轻人大脑的损害,以及诱发他们上瘾的风险。克里斯塔基斯提出了更深层次的危害跟电子设备的“亲密接触”,可能会牺牲我们从前用于拓宽人际关系的时间。

 

我们是在通过网络躲避什么吗?或许一开始不是这样的,但接下来会有严峻的考验出现,我们对新兴电子设备的依赖是不是让我们感到非 常舒适?它们是不是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安全又温暖舒适的保护层,影响 了我们对自我的认知,让我们越来越不愿进行自我探索?我们会想,如 果逃避可以使我快乐,那何必要给自己找麻烦呢?何必去面对不需要面 对的东西呢?正如吉尔·斯塔克(Jill Stark)在《快乐不再》(Happy Never After)一书中所说:“这真是一个有悖常理的讽刺,在自拍无处不 在的时代,许多人却不知道如何接触真正的自我。”

 

当我们在Instagram或脸书等社交媒体上,展示一种与我们的现实生 活完全不同的生活,建立一个与真实的自己完全不同的人设时,我们清 楚自己正在逃避他人;当网络互动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孔不入,慢慢地侵占我们用来自我反省的时间时,我们清楚我们正在逃避真实的自己;当 网络互动设计得过于精妙,让我们沉迷其中,失去了对他人所有重要的 情感链接和自己柔软的内心时,我们也清楚,我们正在逃避自己。

 

我们无法否认新技术的辉煌成就(包括它让我们上瘾的辉煌成就),因此,并不难理解我们为什么这么沉迷于网络世界带来的快乐,此时即便我们愿意尝试,也很少有自我反省的时间。我们必须承认,手机能让我们接触到世界范围内的信息储备,它就好像进化版的大脑。然而对大多数人来说,是时候思考这个可怕的问题了——网络世界的“真实性”是否可靠?是的,我们在网上玩得很开心;是的,新技术非常智能方便;是的,我们实现了过去梦寐以求的成就:通过虚拟现实技 术参观买房、跟世界各地志同道合的网友一起打游戏,但我们可能也正 通过沉迷于这些东西,逃避内在的自我。


本文摘自《内在自我:发现真实自我的乐趣》

作者:(澳)休·麦凯

译者:李江枫

我们对作者和资料来源方表示由衷的感谢和敬意!如果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

 


微信扫一扫,开启免费咨询

预约电话:025-84584678
地 址:南京市龙蟠中路329号(陶然苑)203室 (南京电视台对面)
分部地址:南京江东中路奥体名座E座805、806

扫一扫
关注微信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南京地区心理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