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晓然心理咨询专注南京地区心理辅导,是您身边专业、贴心的心灵伙伴!

首页 / 自我成长

如何不把事情往心里去

发布时间:2023-10-29 浏览次数:162


希望受到尊重是很自然的。毕竟,人类是社会性动物,我们希望得到部落成员的重视。因此,批评会刺痛并造成情感痛苦是很自然的。

文章翻译:How to Not Take Things Personally

事实上,科学家在最近的一项研究中 仔细观察了人们对涉及社会评价的批准和不批准视频的反应。研究人员分析了 37 名参与者在观看视频时的活动,视频中人们表达了积极、消极和中立的陈述,这些陈述触及了基本情绪。结果显示批评伤害了每个人

虽然有些评论或行为实际上是令人反感的,但如果您发现自己的感情经常受到伤害,或者您倾向于认为某人故意对您造成情感伤害,则您可能倾向于将事情看得太个人化。

请继续阅读,了解为什么人们把事情看成是针对个人的,如何知道什么时候你把某件事看得太个人化,以及如何识别在哪些情况下把事情看成是针对你个人的,实际上对你有利。您还将学习如何不那么个人化地对待事情。

 

是什么导致人们把事情个人化?

关心别人对我们的看法是正常的,但不至于妨碍我们。我们把事情看成是针对个人的原因有多种:

消极的自言自语。我们可能会不断地告诉自己,我们不够好,或者这总是我们的错。所以,面对丑陋的评论,我们很容易相信关于我们的负面言论。

童年创伤。童年时期缺乏情感支持以及小时候受到父母的责备可能会导致我们感到自己应该被嘲笑或羞辱。

自尊心差。自卑的人有时会过于担心别人的想法。他们很可能把事情看得太个人化。

焦虑症。那些有社交焦虑 的人非常害怕被评判和尴尬。

完美主义。当别人谈论他们的缺点时,完美主义者会感到很困难,因为他们对自己应该是什么有不切实际的标准。

压力或疲劳。当你心情不好时,你可能更容易误解别人的评论。

情绪敏感。如果你是一个高度敏感的人,你可能会把事情看得太个人化。

 

如何知道你什么时候把某件事看得太个人化

我们经常忽视收到的赞美,比如哦,你今天看起来不错。” 有时我们在人们谈论的缺点上花费了太多的精力。

例如,当你的老板说你还没有准备好处理更大的项目时,你可能会感到不安。从不同的角度来看,你可以将他所说的话重新定义为建设性批评。

 

您可能把事情看得太个人化的迹象

以下是其他人的观点对您产生负面影响的一些迹象:

① 你依赖别人的认可来让你快乐。

② 你毫无必要地道歉,而且很讨好别人。

③ 一般来说,你不会设定或维护界限。

④ 你害怕对请求说

⑤ 你相信所有关于自己的严厉评论,并将它们牢记在心。

⑥ 您将行为错误视为自己的性格缺陷。

⑦ 你很容易变得防御或生气。

⑧ 您沉迷于最近的谈话,以至于干扰了日常活动。

通过沉思,你对一场被认为是批评性的对话的保留时间太长了。对于一些人来说,重播所发生的事情使他们能够想象给出不同的反应。对于其他人来说,沉思会让他们想起自己的弱点。 过度思考可能会变得无力。沉思可能会在强迫症等病症中发生。

一项研究表明,沉思会放大和延长负面情绪,干扰问题解决,影响人们的焦虑和抑郁程度。它还会干扰和限制心理干预的有效性。沉思也被证明会加剧人们的压力水平。

个人化的好处

这听起来可能令人惊讶,但以个人为中心也有积极的一面。通过把事情看成是针对我们个人的,家人、朋友或那些与我们有有意义关系的人,会被暗示是什么伤害了我们。当掌握了这些知识后,他们可能会改变自己的行为,这样就不会冒犯你。

时不时让你的感情受到一点伤害也是人性化和谦卑的。然后你可以学习如何克服你的痛苦,这只会让你在未来更有弹性。

 

如何停止把事情往心里去

当有人冒犯你后,你可以使用以下一些技巧,这样你回家就不会感到不安:

1. 练习情绪恢复能力

2. 给予人们无罪推论,因为你可能误解了他们所说的内容。

3. 请对方澄清他们所说的话。

4. 不要再担心别人对你的看法。

5. 相信自己的优势。

6. 尝试正念,这样你就可以活在当下并缓解压力。

7. 记录你的想法。

8. 对自己重复积极的肯定。

9. 向有执照的治疗师寻求心理健康治疗

 

最后,

时不时地把事情看成是针对个人的,这是很正常的。然而,如果您发现自己经常因他人的评论而感到不安或冒犯,这将开始影响您自己的心理健康。因此,重要的是要学会如何识别自己的反应是否与评论或感知到的轻视不相称。当然,如果您正在经历言语虐待或注意到有人实际上试图伤害您的感情,那么是时候重新评估您与该人的关系了。如果您需要帮助来区分轻微的批评和情感虐待,请寻求治疗师的帮助。

 


微信扫一扫,开启免费咨询

预约电话:025-84584678
地 址:南京市龙蟠中路329号(陶然苑)203室 (南京电视台对面)
分部地址:南京江东中路奥体名座E座805、806

扫一扫
关注微信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南京地区心理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