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晓然心理咨询专注南京地区心理辅导,是您身边专业、贴心的心灵伙伴!

首页 / 晓然原创

潜意识之殇

发布时间:2018-6-5 浏览次数:2697

  我们发现这样一个现象:孩子们经常会有你想象不到的很多问题,以致再有耐心的父母偶尔都会有不胜其扰的感觉。但是不知你发现没有,在孩子们慢慢长大为成人的过程中,这种好奇、质疑和提问会不断被削弱,最终甚至丧失。我们很少在成年人身上看到对世界的质疑和探索的精神,而且周围大多数人似乎都沉浸在现实世界的活色生香里。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这个过程貌似也是个体发展的过程。比如,原古时代人类探索劳动工具到对火的使用,说明原始人类对世界的探索和好奇。古希腊哲学的起源、中华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都是在历史上留下了人类质疑和探索的印记。

但随着历史的发展,这些质疑和探索的精神反而日渐式微,甚至有被绞杀的风险。达尔文的进化论,哥白尼的日心说以及弗洛伊德潜意识这些观念的普及都是一波三折,历经磨难。甚至到今天,不愿接受新观念的还大有人在。


我曾看过这么一则趣闻轶事,有次弗洛伊德在酒会上碰到爱因斯坦,弗洛伊德说爱因斯坦是个幸运儿,因为他们两人都是谈了一个大众听不懂的问题(意指相对论和潜意识),但大众的态度是截然相反的:爱因斯坦受到无限的推崇,而弗洛伊德的《释梦》在最初根本就没人关注。所以这也许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大众对客观物理现实和心理空间的态度。
  我们都倾向于接受已知的、客观存在的世界。何为已知的客观存在?就是我们能看得到,摸得着的。而对于那些看不到,摸不着的内心世界,人们更倾向于回避,甚至拒绝面对。

如果我们用科学的视角来看,这些客观存在要有物理学上的可重复性,可验证性等。可事实却是当我们用“科学”的视角来理解问题时,我们已经在不经意间把“科学”以外的范畴忽略掉了。但是这个世界显然存在“科学”以外的部分,比如我们可能很难用“科学”来描述蒙娜丽莎的微笑、断臂的维纳斯雕像。也很难用科学来论证为什么同是在夜晚外出,有人能享受夜色的宁静,而有人却害怕、慌乱。

所以,如果说爱因斯坦象征了科学的精髓,那么弗洛伊德则代表了科学以外的另一个世界--潜意识。


 通常情况下,对有些人来说,让他们去面对一些不可知的“世界”貌似是有困难的。对这类人而言,最好的自我保护就是让他们停留在一个相对固定、熟悉的空间或系统。

我们都知道面对一个未知的世界,必然会产生很多问题和困惑,当这些问题和困惑得不到回应或解决时,焦虑情绪就产生了。所以“不去质疑”就成了这类人的防御机制,用来做自我保护。保护自我不去触及那些跟焦虑相关的情绪。

他们会觉得焦虑情绪的累积并未超过自己的承受范围,貌似生活也能过得去。殊不知这些焦虑如果没有一个处理消解的方式或通道的话,积累到一定程度就可能对个体的现实生活产生扰动和影响,以致不能正常工作、生活。

每个人都希望过上美好的生活,单生活往往不会一直称心如意,旦夕祸福,一定是相伴相随的。所以不妨把幸福与苦难理解为是一个连续谱,我们都是不自觉的身处其中的某一个节点而已。只是有时候苦难时间长了,我们可能都忘记了幸福的味道。


《肖申克的救赎》把这种情形放大到极致。只是在现实世界中,有多少人能够做到在那样严苛的系统中保持内心的自由而不被同化呢?如果认同变成自我保护,那么质疑则代表了对规则和系统的挑战。而所有的这一切,都是在我们的潜意识中悄然完成的。身处其中而不自知,甚至自身都同化为系统的一部分。

陈寅格说的独立精神和自由思想,即是对此的最佳回应。但我们身边这样的人显然数量不多。
  当父母不断以自身的视角告知孩子这个世界是怎样的时候,孩子其实并没有他自己切身的体验。梨子到底是什么味道,只有亲身尝过才知道。倘若父母经常在无意识中不断把自身的观念强加在孩子身上,这就会导致孩子的心理功能发展受阻,孩子因为害怕指责或是内心冲突带来的焦虑而不敢去检验父母的视角,最终使得孩子只能通过认同父母来保护自己。

当这个社会的莘莘学子都在挤一座独木桥(高考),公务员考试也是如此的大背景下,活出自己想成为的样子这种期待,最终化作幻想世界的意淫而已。

_end_

我们都知道生活在这个世界的艰难、无趣、孤独,但也正因为如此,我们才需要好奇、探索生命中未知的新鲜,了解生命的丰富性来帮助我们抵御成为牢狱中的自己。

作者:吴晓 晓然原创 转载请署名

微信扫一扫,开启免费咨询

预约电话:025-84584678
地 址:南京市龙蟠中路329号(陶然苑)203室 (南京电视台对面)
分部地址:南京江东中路奥体名座E座805、806

扫一扫
关注微信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南京地区心理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