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晓然心理咨询专注南京地区心理辅导,是您身边专业、贴心的心灵伙伴!

首页 / 晓然原创

母亲节后说:分离和焦虑的关系

发布时间:2021-5-18 浏览次数:998

               南京晓然心理咨询中心   鲁沐      

 

每逢母亲节,朋友圈里都是满满的亲情、感恩和祝福!

对母亲来说,孩子的依恋就是最大的满足。

只是相对于孩子而言,依恋只是生命中的一半,而分离是另一半。

分离和依恋是每个孩子终生的主题。

这两者有点像阴阳两极,缺一不可,两者相得益彰,充分结合才可能产生完整的人生。

从我们呱呱坠地来到这个世界,意味着个体第一次和母体的分离。

同时我们也会发现婴儿主动寻找母亲乳头的动作和婴儿在母亲怀抱中的满足,这些都帮助我们看到了婴儿从出生就天然具备的依恋趋向。

而分离是个体朝向最终味独立而做的准备,是为了能与世界有更好的连接,从而为创造更美好的世界所选择的方向。

而依恋则是帮助个体完成最初的认同,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分离导致的独立有点像对外界的进攻,类似向世界宣告主权,而依恋中的认同则成了后勤保障,使得自我获得充分的价值感和安全感。

帮助个体可以在分离的过程中更好的面对焦虑、恐惧、哀伤甚至丧失等体验。二者都不可或缺。

生命从第一次和母体分离,到上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或者开始发展伴侣关系,建立新家庭等等,都意味着个体一次又一次地与母体的分离。

这其中分离的好坏往往影响了个体最终生活的“品质”。

比如学生们的考试焦虑,其中之一的潜意识幻想就是无法面对与父母的分离,孩子只不过是用考试焦虑的症状来表达分离焦虑而已

再说明白些就是,“我害怕和父母分离,但又知道应该自己独自去面对世界了,但又无法处理这样的内在冲突。”

这往往和孩子还没有从依恋中发展出足够的认同,内在自我价值感匮乏相关。这种状况下个体独立的需求是被破坏的。

这样的孩子探索世界的兴趣相对缺失,容易停留在电脑游戏之类的虚拟世界,而在象征意义上回到一个自我创造的“子宫”。

在内心体验与母体永不分离,为了最大程度地维持对母体的依恋模式。

这样的孩子,若剥夺其手机电脑,就如丧失了母亲的婴儿,相当于面临生死存亡的情境,婴儿会有非常激烈的反应

婴儿声嘶力竭的哭闹会转化为现实中与父母之间类似残酷或暴力的冲突。

对于这样的个体,成年后也往往无法独当一面,需要依附于某个对象(如:领导者、伴侣),程度严重的就易成为所谓的“宅男宅女”。

分离与依恋相辅相成,依恋到极致是融合。分离到极致是割裂,是完全没有母婴关系。无论是融合带来的丧失感还是割裂导致的焦虑恐惧,都是个体难以面对的痛苦体验。

在分离与依恋的冲突中找寻某种平衡,是我们每个人一生需要修行的功课。 

心理学研究表明,监狱中成长的孩子,人格发展会比福利院收养的孩子健康一些。

福利院的孩子,抚养者是不稳定的。相比在监狱中的环境,母亲反而更能够关注到孩子,更多给与依恋的满足。

在个体获得充分的依恋之后,就会开始发展对外界的好奇,尝试向外界发展,也意味着分离的尝试和努力。

个体内心对外界的欲望最终会帮助个体与母体的成功分离,与世界共舞。

晓然原创

微信扫一扫,开启免费咨询

预约电话:025-84584678
地 址:南京市龙蟠中路329号(陶然苑)203室 (南京电视台对面)
分部地址:南京江东中路奥体名座E座805、806

扫一扫
关注微信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南京地区心理咨询